文档详情

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综合评价方法.docx

发布:2025-01-17约6.91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综合评价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储能用锂离子电池模组综合评价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评分原则和结果判定方法。评价内容涵盖模组的性能、安全性、不一致性、环境适应性、故障历史等关键指标。

本文件适用于储能电站、电网调频、微电网及其他储能场景中的锂离子电池模组。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6276

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

GB/T34131

电力储能用电池管理系统

GB/T43695

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能源转换效率要求和测量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锂离子电池lithium-ionbattery

锂离子蓄电池。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并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移动来工作的二次电池。3.2

电池单体batterycell

储能系统中最小的能量存储单元,能够进行电化学反应实现电能与化学能之间的相互转换。3.3

电池模组batterymodule

将一个以上电池单体按照串联、并联或串并联方式组合,且只有一对正负极输出端子,并作为电源

使用的组合体,也称作电池模块。

3.4

电池不一致性batteryinconsistency

模组内部电池单体在电压、内阻、容量、温度、SOC(荷电状态)和SOH(健康状态)等关键参数上

的差异。

3.5

故障历史faulthistory

记录电池模组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所有故障,包括过充、过放、短路、过热等异常情况及其处理方

式。

3.6

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managementsystem

用于监测、控制和保护电池模组的电子系统。

3.7

电池管理单元batterymanagementunit

监测电池模组中电池状态(电压、温度、荷电状态等),并具有电池管理和通信接口的电子单元。3.8

荷电状态batterymodulestateofcharge

2

当前电池单体或模组按照规定放电条件可以释放的容量占最大可用容量的百分比,即当前状态下剩余容量与应能提供的最大容量的比值,使用百分比表述。

4符号和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SOC:荷电状态(StateofCharge)

BMS: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ManagementSystem)BMU:电芯管理单元(BatteryManagementUnit)

5评价程序

在开展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综合评价时:

a)宜结合GB/T34131中的电池管理系统报警基本信息进行。

b)综合评价流程如图1所示。评价过程中,如出现报警信号时,应停止评价。

图1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综合评价流程

6测试方法

6.1被测电池模组基本要求

被测电池模组应满足以下要求:

a)模组外壳无裂纹、变形、腐蚀或其他机械损伤;

b)电气端子、通信接口无松动、氧化或损坏;

c)模组标签清晰,包括型号、序列号、生产日期、认证标志等;

d)螺栓、螺母及其他紧固件牢固无松动;

e)模组供应商提供标称能量、标称容量、额定充放电功率、充放电截止条件等参数。

6.2测试环境

除另有规定外,电池模组测试环境应满足下列要求:

a)环境温度:15℃~45℃;

b)相对湿度:10%~90%;

c)带电部位无凝露。

d)海拔高度:不大于2000m。

e)空气中不含有影响正常工作的沙尘及具有导电性、腐蚀性、爆炸性的颗粒和气体。

3

6.3测试设备技术要求

充放电装置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表1要求。

表1充放电装置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试验设备

参数类型

参数范围

精度

充放电装置

电压(U)V

满量程(F.S.)的±0.1%

电流(I)A

±0.1%F.S.

功率(P)W

±0.1%F.S.

温度(T)℃

-40≤T≤150

±1

时间(t)

s

±0.1

6.4测试准备

6.4.1测试线路连接

除另有规定外,电池模组测试线路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a)根据电池模组电压、功率等参数选择充放电装置;

b)电池模组正负极与充放电装置通过输入输出线缆连接,形成电流回路;

c)充放电装置模组的电池管理单元(BMU)通过通信线连接,形成控制保护回路;

d)电池模组的正负极与充放电装置通过电压数据采样线连接,形成电压数据采集回路;

e)电池模组温度采样点与试验设备通过温度数据采样线连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