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持续信息披露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的开题报告.docx

发布:2024-04-13约1.74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持续信息披露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作为信息披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信息披露制度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2019年10月,证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的指引》,其中第一章就明确了上市公司应当建立持续信息披露制度,并重点强调了对内部信息的披露。而持续信息披露制度的实施旨在不断提高信息披露质量,进而增强市场对上市公司的信心和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理解程度。因此,对于持续信息披露制度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同时,从法经济学的角度探究持续信息披露制度的运作机制和效果,也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众所周知,法经济学是交叉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是法律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法律规则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因此,借助法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来研究持续信息披露制度的设计、实施、执行和效果,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制度的内涵和意义,还能够提出更为科学、实用的完善建议,对信息披露监管和证券市场稳定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选题的研究内容和思路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以法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从设计、实施、执行和效果四个方面,深入剖析持续信息披露制度的运作机制及其效果。具体来说,本研究将拟开展的研究工作如下:

(一)设计方面

1.比较分析国内外持续信息披露制度的基本设置,探讨其制度设计中的异同点;

2.考察持续信息披露制度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而从制度设计的角度探究其制度优化方向。

(二)实施方面

1.探究上市公司执行持续信息披露制度的内在动因和决策行为,分析其行为意愿和行为约束条件;

2.分析证券交易所和监管机构在持续信息披露制度实施中扮演的角色,探讨其监管方式和手段是否符合制度设计本身的目标和需求。

(三)执行方面

1.剖析持续信息披露制度在执行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如虚假披露、内幕交易等,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2.探讨制度监督、有效性审核等执行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对制度执行的影响。

(四)效果方面

1.通过实证研究,评估持续信息披露制度的实施效果,包括信息披露质量、投资者保护和市场稳定性等方面的影响;

2.探讨持续信息披露制度完善的途径和思路,以期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政策建议。

三、选题的研究方法和可行性分析

本研究将运用法经济学、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对持续信息披露制度的运作机制及其效果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研究数据来源包括:(1)官方公开数据(如证券监管机构发布的数据报告);(2)第三方数据库(如Wind,Choice等);(3)自行收集的问卷数据或披露信息等。

本研究的可行性如下:首先,选题是目前研究热点,资料齐备,具有十分丰富的实证数据;其次,法经济学作为交叉学科,可以提供多重视角,对持续信息披露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剖析;最后,本研究采用方法多样、数据来源广泛,将使得研究得出的结论准确性高、可信度强。

四、选题的论文结构

本文预计要包含的章节、内容和论文结构如下:

第一章:绪论

1.选题背景和意义;

2.研究内容和思路;

3.研究方法和可行性分析;

4.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持续信息披露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框架

1.法经济学在持续信息披露制度分析中的作用;

2.持续信息披露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框架。

第三章:制度设计与效应分析

1.持续信息披露制度国内外基本设置的对比分析;

2.持续信息披露制度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分析;

3.持续信息披露制度的制度优化方向研究。

第四章:实施机制分析

1.上市公司执行持续信息披露制度的内在动因和决策行为分析;

2.证券交易所和监管机构在持续信息披露制度实施中所扮演的角色分析;

3.目前上市公司泛滥违规行为研究以及未来趋势分析。

第五章:执行机制与风险控制

1.持续信息披露制度执行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分析;

2.制度监督、有效性审核等执行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对制度执行的影响。

第六章:持续信息披露制度效果评估

1.持续信息披露制度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

2.持续信息披露制度对投资者保护的影响研究;

3.持续信息披露制度对市场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第七章:结论与政策建议

1.研究结论;

2.政策建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