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与职业病预防标准措施.pdf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预防标准措施--第1页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为有效控制各类损害员工身心健康事故发生,并依照
GB/T28001原则,按照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手册规定,针对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实际状况,制定公司职
业危害与防止办法。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一、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
1、职业危害因素来源
职业危害因素就是生产劳动过程中,存在于作业环境
中、危害劳动者健康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
(1)生产过程中产生有害因素。涉及原料、半成品、
产品、机械设备等产生工业毒物、粉尘、噪声、振动、高
温、辐射及污染性等因素等。
(2)劳动组织中有害因素。涉及作业时间长、作业强
度过大、劳动制度不合理、长时间处在不良体位、个别器
官或系统过度紧张、使用不合理工具等。
(3)与卫生条件和卫生技术设施不良关于有害因素。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预防标准措施--第1页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预防标准措施--第2页
涉及生产场合设计不符合卫生原则和规定,如露天作业不
良气候条件、厂房狭小、作业场合布局不合理、照明不良
等,缺少有效卫生技术设施或设施不完备,以及个体防护
存在缺陷等。
2、职业病定义和分类
从广义讲,职业病是指作业组在从事生产活动中,因
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而引起疾病。但从法律意义上讲,职
业病是有一定范畴,仅指由政府部门或立法机构所规定法
定职业病。卫生部颁发职业病目录规定法定职业病为十大
类115种。其中:尘肺(13种);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
种);职业中毒(56种);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
种);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职业性皮肤病(8
种);职业性耳聋喉口腔疾病(3种);职业性肿瘤(8
种);其他职业病(5种)。
二、职业中毒及其防止
1、生产性毒物如何进入人体
生产性毒物重要是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
呼吸道由鼻咽部、气管支气管和肺部构成,气体(如
氯、氨、一氧化碳、甲烷等)、蒸气(如苯蒸气等)和气
溶胶(如农药雾滴、电焊烟尘等)形态毒物可经呼吸道是
毒物进入人体最常用最重要途径。
皮肤是人体最大器官,涉及毛发、指(趾)甲等。毒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预防标准措施--第2页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预防标准措施--第3页
物可以通过不同方式经皮肤吸取,引起局部损害或全身性
中毒症状。
2、职业中毒类型
职业病按其发病快慢普通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两
种类型。
急性职业中毒指人体在短时间内受到较高浓度生产性
有害因素作用,而迅速发生疾病。具备起病急、变化快、
病情重等特定。急性职业病以化学物质中毒最为常用。重
要由于违背操作规程或以外事故所引起。
慢性职业中毒是由于工人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受到一
定浓度(超过国家规定最高容许浓度原则)生产性有害因
素作用,通过数月、数年或更长时间缓慢发病。相对于急
性职业中毒而言,慢性职业中毒具备潜伏期长、病变进展
缓慢、初期临床症状较轻等特点。
3、铅作业及铅中毒
铅冶炼对人体产生危害最大。由于铅化合物多具备特
殊颜色,因而惯用于特别工业。在砂磨、刮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