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4-5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一、选择题
1.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现代生物技术也是利用这一点来改变生物遗传性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工诱变因突变率的提高而实现了定向变异
B.转基因技术造成的基因重组,就产生了定向变异
C.体细胞杂交技术能产生染色体变异,突破了生殖隔离的限制
D.现代生物技术能改变许多生物,使之更适合人的需要
答案 A
解析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2.(2011·南京)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AA、Aa、aa的个体分别占25%、50%、25%。若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求偶繁殖能力,则随机交配一代后,子代中基因型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A.1/6 B.1/9
C.1/8 D.1/3
答案 B
3.在某动物种群中,基因型AA占25%、Aa占50%、aa占25%。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AA=Aaaa,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下列较能正确表示A基因和a基因之间比例变化的图是( )
答案 A
解析 开始时基因频率为:A=25%+50%×1/2=50%,a=50%;A由于aa个体生活力弱,容易被环境淘汰,所以后代中a基因频率会越来越低,A基因频率会越来越高。
4.下列观点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环境变化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马和驴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因此马和驴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C.种群中的个体一代一代地死亡,可使种群基因库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发生一些变化
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共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 B
解析 马和驴的后代骡子不可育,因此马和驴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5.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正确解释是( )
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化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
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自然选择是通过斗争实现的
变异是定向的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6.如图所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研究对象(基本单位)是生物个体
C.没有地理隔离不可能有新物种的形成
D.图中C表示的是种群间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答案 D
解析 生殖隔离一旦出现就会形成新物种。
7.(2011·威海)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
B.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C.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一定有基因频率的改变
D.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 A
解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一定改变,基因频率只要发生变化,就说明生物发生进化。当基因频率变化到一定程度,产生生殖隔离后,才能产生新的物种。
8.能影响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 )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自然选择 隔离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基本条件,故都能影响基因频率的改变。
9.(2011·烟台)有性生殖的出现直接推动了生物的进化,其原因是( )
A.有性生殖是高等生物的生殖方式
B.有性生殖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C.有性生殖是减数分裂形成的
D.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的变异性
答案 D
解析 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的重组,使生物变异性增强,为进化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10.(2011·烟台)有关物种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
B.野生物种灭绝后会使本物种的基因的多样性降低
C.一个区域的物种数量增加一定会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
D.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决定了新基因的产生
答案 B
解析 新物种的形成标志是生殖隔离,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一个区域的物种数量增加不一定会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有些情况还会稳定性降低,甚至由于缺少新物种的天敌导致本地有些物种灭绝;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有利的基因,使有利的基因得以保留,但不能决定新基因的产生。
11.(2011·淄博)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本观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
B.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