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绪论第一章.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学在国外已有百年发展历史,可在我国这一理念还刚刚引入。城市规划与园林绿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元素。然而目前在实际的城市规划工作中,只求在城市规划总图上完成“人均公共用地面积”和“城市绿地率”这两项硬指标,而少做进一步的考虑。 怎样才能合理地实现这些城市绿地?如何使绿地系统成为城市功能结构的与空间布局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园林绿地与郊区农林绿地怎样协调建设? 绪 论 人与自然的关系 城市与园林的关系 现代生态学环境学的兴起与发展,更使人从理性上建立起一种人工与自然相平衡,城市与园林相协调发展的理念,并逐步成为大家的共识。“人类渴望自然,城市呼唤绿色”更反映了现代大都市人们的愿望。为此,有条件的城市都在努力扩大绿地、提高环境质量,而成为衡量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国古老的太极图以阴阳平衡的观点概括了对宇宙、人类、自然的解说,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哲理,受到历史的赞誉和现代的理解,并从各个方面予以铨释,这一理念运用到现代城市环境中,即反映了人工与自然,城市与园林的关系。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 2.1。日本园林——缩景园 日本庭园特色的形成是与日本民族的生活方式与艺术趣味,以及与日本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日本庭园在古代受中国文化和唐宋山水园的影响,后又受到日本宗教的影响,逐渐发展形成了日本民族所特有的“山水庭”,十分精致和细巧。它是模仿大自然风景,并缩景于一块不大的园址上,象征着一幅自然山水风景画,因此说,日本庭园是自然风景的缩景园。园林尺度较小,注意色彩层次,植物配置高低错落,自由种植。石灯笼和洗手钵是日本园林特有的陈设品。 日本传统园林有三类:(一)筑山庭?“筑山”即所谓鉴赏型“山水园”。“筑山”又象书法一样,分为“真”、“行”、“草”三种体,繁简各异。它是表现山峦、平野、谷地、溪流、瀑布等大自然山水风景的园林。传统的特征是以山为主景,以重叠的几个山头形成远山、中山、近山及主山、客山,以流自山涧的瀑布为焦点。 (二)平庭一般布置于平坦园地上,有的堆一些土山,有的仅于地面聚散地设置一些大小不等的石组,布置一些石灯笼、植物和溪流,这是象征原野和谷地,岩石象征真山,树木代表森林。平庭中也有枯山水的做法,以平砂模拟水面。 (三)茶庭茶庭只是一小块庭地,单设或与庭园其它部分隔开,一般面积很小,布置在筑山庭或平庭之中,四周设富有野趣的围篱,如竹篱、木栅,有小庭门入内,主体建筑为茶汤仪式的茶屋。茶庭中亦有洗手钵和石灯笼装点。 枯山水庭园是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它同音乐、绘画、文学一样,可表达深沉的哲理,而其中的许多理念便来自禅宗道义,这也与古代大陆文化的传入息息相关。 公元538年的时候,日本开始接受佛教,并派一些学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国,学习内陆艺术文化。13世纪时,源自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因此,禅宗庭院内,树木、岩石、天空、土地等常常是寥寥数笔即蕴涵着极深寓意,在修行者眼里它们就是海洋、山脉、岛屿、瀑布,一沙一世界,这样的园林无异于一种精神园林。后来,这种园林发展臻与及至--乔灌木、小桥、岛屿甚至园林不可缺少的水体等造园惯用要素均被一一剔除,仅留下岩石、耙制的沙砾和自发生长与荫蔽处的一块块苔地,这便是典型的、流行至今的日本枯山水庭园的主要构成要素。而这种枯山水庭园对人精神的震撼力也是惊人的。 2.3 17、18世纪的法国宫苑(公元十七世纪法国的中轴线对称规整的园林布局) 精致而开朗的规则式园林,规模大、尺度大。道路、台阶、植坛、绣花同样都大,很有节制,有分寸感,洗练明快、典雅庄严。 十七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园林传入法国。法国多平原,有大片天然植被和大量的河流湖泊。法国人并没有完全接受台地园的形式,而是把中轴线对称均齐的整齐式的园林布局手法运用于平地造园 。 法国的园林艺术在17世纪下半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产生了成熟的作品﹐对欧洲各国有很大的影响。它的代表作是孚-勒-维贡府邸花园(建于1656~1671)和凡尔赛宫园林﹐创作者是A.勒诺特尔。这时期的园林艺术是古典主义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法国园林艺术在欧洲被称为古典主义园林艺术﹐以法国的宫廷花园为代表的园林则被称为勒诺特尔式园林。 十七世纪末,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加速进行着,君主专制政权成了资产阶级和就贵族共同镇压农民和城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