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体系结构与编程教学大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程编号ARM体系结构与编程
ARM Architecture and Programming
总学时:32
总学分:2
课程性质:专业课
开设学期及周学时分配:第5学期;2学时/周
适用专业及层次:软件工程专业(嵌入式方向) 本科
相关课程:微机原理;单片机;C语言;C++
教材:《》,ARM嵌入式系统结构与编程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编程与设计
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1章 ARM概述及其基本编程模型
重点:ARM编程模型
难点:异常中断处理
第2章ARM指令分类及其寻址方式
第4章ARM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重点:ARM汇编语言调用
难点:ARM汇编语言设计
第5章 ARM存储系统
重点: ARM存储
难点: MMU管理
第6章ATPCS介绍
重点:寄存器、数据栈、参数传递规则
难点:特定的ATPCS
第7章ARM程序和Thumb程序混合使用
重点:ARM程序和Thumb程序混合
难点:ARM程序和Thumb程序混合使用
第8章C\C++以及汇编语言的混合编程
重点:内嵌汇编器
难点:汇编程序.C程序以及C++程序的相互调用
第9章异常中断处理
重点:异常中断向量表
难点:异常中断响应
第10章ARM C/0++编译器
重点:ARM C/0++编译过程
难点:ARM中C/C++库
第11章ARM连接器
重点:ARM连接器映像文件
难点:从一个映像文件中使用另一个映像文件中的符号
第12章 嵌入式应用程序示例
重点:嵌入式应用程序开发过程
难点:ROM/RAM地址重映射的嵌入式应用系统
第13章 使用CodeWarrior
重点:CodeWarrior使用
难点:配置生成目标
第14章ARM体系中的调试方法
重点:基于JTAG的调试系统
难点:bug定位
主要教学方式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设备,结合板书形式进行教学。
典型作业练习
串口通信案例的实现
手持式设备的开发
六、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期末闭卷考试方式进行考核。
撰写人:青软实训
审核人: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课程简介
ARM体系结构与编程(ARM Architecture and Programming)
课程性质:专业课
开设学期及学时分配:第5学期 2学时/周
适用专业及层次:软件工程专业(嵌入式方向) 本科
先行课程:C、C++、微机原理、单片机
后继课程:嵌入式系统设计、嵌入式Linux编程;WinCE编程
教材:《ARM体系结构与编程》,杜春雷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推荐参考书:《ARM嵌入式系统结构与编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编程与设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课程目的、内容与要求:
ARM体系结构是分布非常广泛的MCU体系,本课程介绍了ARM编程模型、指令集及混合式编程等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偶掌握嵌入式开发的流程、语言和方法。使学生深刻认识嵌入式软件的开发过程和实现技术
?
? 本课程要求学生应具备应熟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