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考物理第二轮复习专题实验题专题分类复习.doc

发布:2017-04-20约2.13万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实验专题 第  PAGE 19 页 共  NUMPAGES 19 页 中考物理第二轮复习专题 ——实验题专题分类复习 【考点聚焦】中考物理实验高频考点有: 水的沸腾 2.熔化与凝固实验 3.平面镜成像 4.凸透镜成像规律 5.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密度 6.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7.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8.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9.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 10.估测大气压 11.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与阿基米德原理 11.杠杆的平衡条件 12.滑轮组机械效率 13 .动能、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 14.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与物质的比热容 15.串、并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规律 16.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7.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与伏安法测电阻 18.探究电功的影响因素 19.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20.探究焦耳定律实验 21.电流的磁效应 22.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23.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等 【呈现形式】以上考点常以填空、选择、实验题的形式出现,针对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实验基本操作和注意点进行考察,要求学生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实验的原理,实验的数据的分析和实验结论的得出。 【实验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1.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或实际问题中,常有多个因素在变化,造成规律不易表现出来,这时可以先控制一些物理量不变,依次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影响和利用。如 2.等效替代法:某些物理量不直观或不易测量,可以用较直观、较易测量而且又有等效效果的量代替,从而简化问题。如 3.累积法: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准确测量的物理量用累积的方法,将小量变大量,不仅可以便于测量,而且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程度,减小误差。如测量均匀细金属丝直径时,可以采用密绕多匝的方法。 4.科学推理法:有些物理量可以局部观察或测量,作为它的极端情况,不易直观观测,如果把这局部观察测量得到的规律外推到极端,可以达到目的。 5.转化法:对于物理实验中微小量或小变化的观察,可采用转化法,一般是采取放大的方式。 【实验分类】 一、理想(科学推理)实验题 1.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所示。 (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 ? ?(选填“能” 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 (2)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的情况是:? ? ? ? ??。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 ? ? ? ? ? ? ? ?。 (4)此实验______(填“能”或“不能”)完全听不到声音,其原因①是__________ ②是_______________。 如果将实验中的玻璃瓶换为金属容器,______(“能”或“不能”)完成该实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第2题 第1题 在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让小车从同样的斜面上滑下,观察、比较小车沿不同平面的运动情况: (1)小车三次从同一高度释放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车在___________上滑行得最远,说明____________大小对小车运动速度的改变起了关键作用; (3)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可知:如果小车在水平方向上不受任何阻力的作用,小车将_____________; (4)使用同一辆小车,还可以保证小车对水平面的_____________不变,摩擦力只与平面的粗糙程度有 关.本探究中,我们得出了的结论是: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的距离越远,小车速度变化越________. (5)牛顿第一定律不可以用实验来直接验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等效替代法实验题 第3题 A B 3.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4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关系(用B替代A的像).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