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必要性.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必要性
摘要
目的:探索构建全民健康覆盖视角下的“医养结合”整合服务模式。方法:在全民健康覆盖视角下分别从人口覆盖、服务覆盖及质量保障、财产风险分担三个维度分析我国养老服务业面临的严峻挑战,探讨实施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结果和结论:针对老年人应实施“医养结合”整合服务是必要的,应建立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加强政策法规、人才培养及信息化等保障措施建设。
关键词
养老服务;医养结合;健康整合;全民健康覆盖;长期护理
由于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趋势明显,其护理需求、医疗服务需求巨大,加之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我国的养老服务面临诸多挑战[1]。本研究从全民健康覆盖(universalhealthcoverage,UHC)[2]的角度分析构建“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全民健康覆盖研究现状
1.1全民健康覆盖内涵全民健康覆盖核心本质是为了健康,而维护健康是一切卫生政策的终极目的[3]。WHO将全民健康覆盖定义为:所有人都应对享受所需要的有质量的卫生服务,并且不因利用这些服务而出现经济困难。该定义强调了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性、卫生服务质量及经济风险分担3个维度。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性即一定区域内的居民不因年龄、收入、教育程度、疾病严重程度及道德等因素均可享受需要的卫生服务。卫生服务的类型不仅仅指医疗服务,还包括健康教育、预防、康复、护理及养老等围绕生命周期和疾病周期的健康服务。经济风险分担从某种程度上讲即是全民医保。
1.2全民健康覆盖测量WHO提出了3个测量维度:人口覆盖、服务覆盖和费用覆盖。人口覆盖指特定服务项目、特定的筹资制度等覆盖的人口比重。服务覆盖包括服务范畴和服务质量,范畴越大质量越高,全民健康覆盖程度越好。费用覆盖是指医疗服务费用的补偿程度,即患者自付费用程度。由于卫生资源的限制,全民健康覆盖的测量分为两个角度:向特定的人群提供所有的服务,或者为所有的人提供特定的服务,测量费用覆盖。
2全民健康覆盖视角下养老服务面临的挑战
2.1人口覆盖维度:老年人口众多,服务需求大,供给不足
2.1.1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且高龄化趋势明显。我国已经提前步入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总人口13.71亿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人,占13.26%;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人,占8.87%,2020年将达到2.43亿人,2025年将突破3亿人[4]。
2.1.2老年人护理需求、医疗服务需求巨大。国家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中,18.5%有行动困难,12.6%生活不能自理,4.0%的老年人长期卧床,8.2%的老年人不能独自出门。功能障碍方面,7.3%的老人很难听清楚,14.5%的老年人说话有困难,4.3%的老年人视力存在极度困难。老年人口两周患病率达43.2%,是普通人群的2~3倍;慢性病患病率为43.8%,医疗服务需求巨大。
2.1.3家庭养老负担重、社会和机构养老供给不足。家庭养老是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四二一”和“四二二”家庭结构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家庭养老面临更严重的问题[5]。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家庭内部照料老年人的人力资源严重匮乏,家庭养老困境明显。老年抚养比将由目前的11.90%剧增至2050年的42.04%[6];二是老人对子女精神慰藉的需求难以得到及时满足;三是特殊的老年家庭,如老年人独居家庭、留守家庭的养老问题更加突出。另一方面从社会和机构养老来看,床位数和专业护理人员数存在巨大缺口。
2.2服务覆盖及质量保障维度:医疗服务体系、康复服务体系与养老服务体系割裂,服务链条断裂
2.2.1老年人长期住院现象突出,严重浪费医疗资源,降低医疗服务质量。长期住院是指在医疗机构的住院时间超过30天[7],多数长期住院患者属于“延迟出院”,即疾病治疗后符合出院条件,但因疾病康复需要、暂时未找到符合继续治疗的机构或者出院后家庭或者社区无法提供后续支持性治疗、康复,以及个人和社会等其他种种原因不愿出院,继续滞留医院[8]。恶性肿瘤是长期住院的首要疾病因素。老年人长期住院造成严重的后果,一是长期住院延长医院平均住院日,降低病床周转率,严重浪费有限的医疗资源;二是长期住院增大了患者医院感染的风险,尤其是肿瘤末期的患者,由于放化疗的原因,其抵抗力、免疫力低下,降低医疗服务质量[9]。
2.2.2服务体系相互割裂,服务链条断裂。缺乏整合卫生服务提供的设计、高程度的专业分工及细化的专业服务模式,导致卫生服务提供机构在注重服务供给效率提升的同时忽略了居民获取服务的整合性、综合全面性[10-11]。割裂的卫生服务体系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