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顶板加固新施工方案n.doc

发布:2016-04-09约4.9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区施工道路和重型构件堆场加固计算 2区施工道路和堆场情况 根据土建单位、钢结构施工单位以及各专业安装分包单位的施工方案与顶板场地布置专题会议,50T履带吊施工区域和80T履带吊施工区域及重型构件堆场分别位于塔楼北部和南部。各个区域详见下图。此部分为各单位共用,如涉及非共用部位需要局部加固,则由相关单位单独编制加固方案。 荷载分布区域图 荷载情况: 1. 50T履带吊荷载: 吊车自重:500KN;构件重量:200KN。履带吊履带长4.7米,宽0.8米。 设计荷载:1.2×500+1.4×200=880KN。设q1为每平米的荷载,q2为每沿米的荷载。 当一根履带承担总重75%时,q1=880×0.75/0.8/4.7=175KN/M2,q2=140.5KN/M。 当一根履带承担总重50%时,q1=880×0.5/0.8/4.7=117KN/M2,q2=93.6KN/M。 履带吊单纯开行时:设计荷载如下: 设计荷载:1.4×500=700KN。设q1为每平米的荷载,q2为每沿米的荷载。 一根履带承担总重50%时,q1=700×0.5/0.8/4.7=93KN/M2,q2=75KN/M。 2. 80T履带吊荷载: 吊车自重:800KN;构件重量:300KN。履带吊履带长6.3米,宽0.85米。 设计荷载:1.2×800+1.4×300=1380KN。设q1为每平米的荷载,q2为每沿米的荷载。 当一根履带承担总重75%时,q1=1380×0.75/0.85/6=202KN/M2,q2=173KN/M。 当一根履带承担总重50%时,q1=1380×0.5/0.85/6=135KN/M2,q2=115KN/M。 考虑路基箱扩散:(路基箱尺寸1.5m×6m) 当一根履带承担总重75%时,q1=1380×0.75/1.5/7.2+3=99KN/M2,q2=149KN/M。 当一根履带承担总重50%时,q1=1380×0.5/1.5/7.2+3=67KN/M2,q2=101KN/M。 履带吊单纯开行时:设计荷载如下: 设计荷载:1.4×800=1120KN。设q1为每平米的荷载,q2为每沿米的荷载。 一根履带承担总重50%时,q1=1120×0.5/0.85/6=110KN/M2,q2=93KN/M。 3. 重型构件堆场荷载: 构件最重300KN,构件尺寸(7m×1.1m) 设计荷载:1.2×300=360KN。设q1为每平米的荷载,q2为每沿米的荷载。 堆放时:q1=47 KN/M2,q2=52KN/M 南面道路加固计算: 1. 南面加固区域见下图。 加固计算分为三个内容:80t履带吊正常区域开行吊装加固、80t履带吊伸缩缝区域开行加固、重型构件对场开行加固。 2、80t履带吊正常区域开行吊装计算 根据柱网布置:在9m×9m柱网中分为主梁和次梁,见下图。 A为主梁最小截面(900×700),B为次梁最小截面(700×700) (1) 计算模型工况: a 主梁弯距最不利工况:(一根履带承担总重75%荷载(-173KN/m),作用在主梁跨中) b 主梁剪力最不利工况:(一根履带承担总重75%荷载(-173KN/m),作用在主梁支座处) c 次梁弯距最不利工况:(一根履带承担总重75%荷载(-520KN),作用在次梁跨中) d 次梁剪力最不利工况:(一根履带承担总重75%荷载(-173KN/m),作用在次梁支座处) (2)计算结果: a. 主梁最大负弯距1165 KN·M,最大正弯距730 KN·M,跨中剪力288KN。 b. 主梁支座最大剪力889 KN;跨中最大剪力337 KN c. 次梁最大正弯距638KN·M。 d. 次梁最大剪力351 KN 计算汇总:混凝土梁A:梁支座处最大负弯距M=1165KN·M,最大剪力V=889KN;梁跨中处最大正弯距M=730KN·M;最大剪力V=337KN;混凝土梁B:梁最大正弯距M=638KN·M;最大剪力V=351KN 主梁取安全系数K=2,次梁取安全系数1.5,则设计值如下: 梁A(支座):M=-2330 KN·M,V=1778KN。跨中M=1460KN·M;V=674KN 梁B:M=958KN·M;V=527KN。 (3) 混凝土配筋验算: 梁A支座处最小截面900×900,梁A跨中处最小截面900×700,纵筋、箍筋采用HRB400,纵筋d=25mm;箍筋d=10。 支座处As=M/fy/(h0-as)=2330000000/360/740=8746mm2, 支座处上排最少要配20根d=25mm,As=9800 mm2,满足要求。 支座处箍筋采用10@100,Vcs=0.7ft×b×h0+1.25×fyv×asv/s×h0 =0.7×1.57×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