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最新导游资格考试《基础知识》复习重点:中国的年节民俗.pdf

发布:2024-07-17约1.79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最新导游资格考试《基础知识》复习要点:中国的年节风俗

导游资格考试《基础知识》复习要点:中国的年节风俗

中国的年节风俗

1、年:即岁,原始的意义为庄稼收获一次,以地球环绕太阳运转

一周为一年。

2、古代阴历将五天为“一候”,三候为“一气”,十二个月共分为“二

十四个节气”。最早在《逸周书-时训》中就有记录二十四节气。

3、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形成的重要节日有八个,能够分为四立、二

分、二至,即立夏、立冬、立秋、立春、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4、定节日的标准之一是以“月”的朔望圆缺为记,朔为“上月”,

为各月初一,又称“元日”,正月初一谓之“元旦”,望日月圆,为月

之十五。

5、年节的分类:

单调性质节日二十四节气(除清明)

规模小、形式单调、范围小

按性质分:综合性质节日新年(春节)规范大、形式复杂多样、

范围大

生产节日(四立、二至、二分)

祭祀节日(腊八节、彝白纳西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节、傣族的

泼水节、祭灶)

按内容分:纪念节日(纪念任务,不乞求神佛端午节)

庆祝节日(新年)

交际、游玩节日(壮族的歌节;苗族的芦笙节)

最新导游资格考试《基础知识》复习要点:中国的年节风俗

全民性:春节、端午、中秋

按规模、影响分:民族性:古尔邦节、泼水节、苗节

地域性:爬坡节

1年节的发展:

三条线索:农事祭祀节日线索;宗教节日线索;民族传统节日的习

俗,

7、风俗:★民间的风俗,是一种常有的文化现象,是一个国家、民

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在民间渐渐形成,频频出现,并代代相习的社会

生活文化现象,是人们在平时生活中靠口头和行为方式传承的一种文化

模式。

风俗的特色★:民族性、集体性、变异性、持续性、神奇性。

对各民族的风俗,旅行工作者和旅行者应尊敬其“保持和改革自己

的风俗习惯的自由”的权益,入乡问俗,入乡问禁,入乡随俗。

8、江苏传统风俗纲要:“十里不一样风,百里不一样俗”●●。

寿诞:60岁以下叫诞辰,60岁以上称辰,“做三不做四”“做九不

做十”

节庆:苏北产麦区的节庆糕点多为麦饼和饺子,南部产稻区的节

庆糕点多为米糕和汤圆。

建房:侧重朝向,坐北朝南,略偏西,谓之太平向。几家平行建

房应在一条线上,俗称“一条龙”。如突前叫“孤雁出头”,错后的叫

“错牙”;造屋禁忌“门对门”、“门对弄”、“门对墙角”,不然相冲

。建房时最盛大的仪式是上梁,马上大梁搁上山墙顶端

最新导游资格考试《基础知识》复习要点:中国的年节风俗

交往:茶文化,浴室文化,“清晨皮包水,夜晚水包皮”,交往功

能。

9、春节:俗称“过年”,为一年的开始,即阴历正月初一。春节活

动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官三、民四、过小年)开始,经过大年夜、春

节,直至正月十五结束。

主要活动:筹办年货,做新衣,祭灶,扫尘,大年夜守岁,贴门神,

贴对联,挂年画,新年祝愿,吃年糕,吃饺子,立春打春牛,闹元宵,玩

花灯,扭秧歌等。

元宵节又叫元宵节又叫“灯节”“上元”“上元节”,张灯是最主

要的节俗活动,能够算是中国的狂欢节。

10、清明节:又称“聪慧节”“踏青节”,主要活动有:扫墓、插

柳、踏青、射柳、放风筝、荡秋千等。

11、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

”“地腊”“诗人节”等;发源的说法有: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说、三

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粽子,又叫“角”、“筒粽”。

12、主要少量民族的节日微风俗。

中国有55个少量民族,中国境内各民族语言分别属于汉藏、阿尔

泰、南亚、南岛、印欧五大语系。

13、侧重掌握满族、蒙古族、藏族、回族的主要散布地、历史由

来、风俗、语言文字和人物。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