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彭芝校长的教育观.docx

发布:2017-01-11约3.57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著名教育家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的教育观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刘彭芝 一、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对教育的认识 我对教育的认识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教育不是职业而是事业。 职业和事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更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职业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事业是一种人生的追求;职业有八小时之内和八小时之外、工作日和节假日之分,而事业往往是“全天候”的、全身心的;职业一般只需要物质和技术,而事业需要理想、精神和情感。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渐深入,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随着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许多工作都在呈现职业化的趋势。对大多数行业来说,职业化是一种进步;但对教育领域来说,职业化肯定不是一件好事。教育界有没有职业化的倾向?我看有。上课铃响人来,下课铃响人走;上班尽职,下班兼职;与学生缺少交流,对学生缺乏爱心;除了学习成绩外,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关心……教育领域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都与这种职业化倾向有关。 对教育领域的职业化倾向,我们必须警惕,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在当今世界,很多工作都可以职业化,但教育工作不能职业化。我们可以有职业球员、职业演员、职业经理人、职业建筑师、职业律师,甚至可以有职业外交家、职业医生等,但绝不可以有职业教育家。 事业和职业当然有高下之分。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教育是培养人的工作;人为万物之灵,世界上还有什么工作能比培养人的工作更重要、更伟大?仅凭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断定,教育是事业不是职业。视教育为职业,说轻一点,是对人的不尊重,说重一点,则是对人的矮化;不尊重和矮化的结果,便是对教育缺乏敬畏之心,而没有敬畏之心,教育事业便难有大作为和大发展。 投身教育工作,必须将教育作为事业。只有将教育作为事业,才能有强烈的事业心、崇高的使命感;才能视教育如生命,视学校如家庭,视学生如子弟;才能朝夕思虑其事;日夜经纪其物,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才能拒绝平庸、追求卓越、出类拔萃,以第一等的正气、第一等的襟怀、第一等的追求,臻于第一等的境界,取得第一等的业绩。志小则易足,志足则无由进,立大志才能办大事,必须将教育作为事业,志存高远,取法乎上。在这一点上,我们别无选择。 将教育当作事业,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这是教育工作者真心诚意的第一门必修棵,也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所在。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一切都无从谈起。从投身教育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要求自己在这个根本问题上自省、自重、自警、自励;从当校长的第一天起,我就要求人的附中的全体教职员工在这个根本问题上自省、自重、自警、自励。如果说我从教40年来取得一些成绩的话,源动力就在于此;如果说人大附中这些年来事业取得较大进步的话,源动力也在于此。 二、作为一个在中学工作的人,我对中学教育的认识 我对中学教育的认识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一句是中学教育必须走全面发展之路,一句是中国应该而且有能力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学。 1.中学教育必须走全面发展之路 中学与大学不同,中学是全面打基础的,大学则是培养专门人才的。办学任务不同,办学理念也就不一样。大学可以张扬个性,而中学则不宜过份强调“个性鲜明”。一所大学可以说本校以文科或理科见长,甚至能说本校以法学、商学为招牌;但一所中学不可以说本校以文科或理科见长,更不能说本校以数学、历史为招牌。中学的学科建设必须均衡,学生发展必须全面,在这个基本理念上,我们的头脑必须十分清醒,立场必须十分坚定。 推进素质教育工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谈可以谈的问题很多,我这里只强调三点,说明一点。 一是正确处理好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追求并实现科学与人文的平衡。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中学教育的确存在重理轻文的倾向,这种倾向如果不扭转,必将带来严重后果。人文社会科学的内核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对真善美的追求,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也是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推进素质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想用六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本事、靠得住”。“有本事”好理解,什么是“靠得住”?就是有伟大的理想、高尚的人格、健全的心理,能将自己的本事用于服务祖国、造福人类。毫无疑问,素质教育要培养“有本事、靠得住”的人才,不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肯定不行。现在,中央高度重视繁荣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中学教育要借这股东风,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和改进人文社会科学教育。 二是正确处理好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和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关系,追求并实现鲜明个性和团队精神的统一。过去的中学教育,太强调学生的共性,这是片面的;现在的中学教育,如果一味强调张扬学生个性,这也是不对的。我们不能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果人人没有个性,社会就缺乏创造力;如果人人没有团队精神,国家就是“沙聚之国”,缺乏凝聚力,什么事也办不成。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必然是张扬个性和团结协作相结合。孔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