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柔美水景的设计初探.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北方柔美水景的设计初探
摘要:指出了北方水景设计引入南方水景手法已有历史,现代北方具有创新性的水景观设计水平还有待提升。以密云古北水镇水景规划建设为例,对水系水景、植物配置以及小品设施等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北方柔美水景设计的手法。
关键词:水景观;古北水镇;园林
中图分类号:S75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7-0119-03
1 引言
陈从周先生写过一篇《园林分南北,景物各千秋》,说北方园林华丽,江南园林雅秀。从整体看,南方园林(以苏州园林为代表)多小巧,呈纤丽之态;北方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代表)多雄巨,呈宏丽之势。我国南北方水景亦存在差异,南方水景多柔美、曲折、灵巧,北方水景多大气、旁礴、雄厚。明清之后,北方园林开始引入南方造园艺术,将灵巧水景与建筑结合成为园中一处精巧之景。古北水镇是当代北方引入南方水景的典范,其景观体现了北方水景的柔美。
2 古北水镇简介
2.1 地理位置
古北水镇位于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镇的司马台村,是京郊罕见的山水城结合的自然古村落。司马台村背靠中国最美、最险的司马台长城,坐拥鸳鸯湖水库,且与河北交界,是北京的东北门户,距北京市区120 km,首都机场98 km,密云县城区60 km,承德市区80 km,目前拥有京承高速、京通高速、101国道等三条主要交通干线(图1)。
古镇内鳞次栉比的房屋,青石板的老街,悠长的胡同,展现了北方民国时期的古镇风貌。水镇内河道密布,古老的汤河支流萦绕其间,古建、民宅依水而建,在蓝天白云、绿水波涛、参天白杨的掩映之下,宛如一片鲜为人知的世外桃源。古镇精巧构思和宏大气势,都堪称国内首屈一指,成为北方不容错过的美景。
2.2 规划简介
2010 年3月,密云县政府批准由“北京古北水镇旅游有限公司”实施北京密云“古北水镇”建设项目,旨在对司马台景区进行全面的环境整治与综合改造,实施传统聚落空间的传承与再造工程,在有效保护建筑文化遗产的同时,力图更好地满足司马台长城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1]。
改建的北京密云古北水镇国际旅游度假区,总占地面积9 km2,保存有精美的山地四合院建筑43万m2[2]。规划将小汤河水系引入民宿区中部,形成一条与小汤河平行的水街,作为整个区域的主要街巷。根据景观风貌,将整个景区分为了民国街区、水街历史风情区、卧龙堡民俗文化区和汤河古寨区等四个主要区域(图2),区内有精美的明清及民国风格的山地合院建筑,10多个文化展示体验区、特色商铺及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2]。山、水、城、镇的完美结合的古北水镇也承载着挖掘和发扬老北京文化的作用,水镇充满着浓厚的历史人文气息。
3 古北水镇柔美水景分析
水的灵动柔美,给景观带来生气。我国北方自古以来就干旱缺水,北方人民渴望以水为主题的景观,古北水镇不仅满足了游客对水的渴望,也借著浓厚的历史气息,展现了北方水景的柔美。
3.1 水景分析
3.1.1 水源情况
古北水镇的水主要来源于司马台水库和小汤河(图3),小汤河从河北流入古北水镇,小汤河上游的司马台水库(鸳鸯湖水库)是由37℃的温泉和冷泉汇集而成,终年不结冰,为古镇提供了水源保障。古镇的规划中,将小汤河的水引入水镇中,形成江南水街的风景,这是水镇规划中的重点[1]。
3.1.2 水景规划分析
水镇水景的规划分为河道水景观规划和水环境治理规划两部分。
水景观规划包括原有河道的整理和次河道开挖及相应景观建设。首先根据地形高差,由司马台水库大坝开始将小汤河分成三段,分别建跌水坝,使整个小汤河形成三个不同标高的水面,同时将小汤河的水面进行适当扩大,形成蜿蜒变化的河流形态[1]。在景观建设上,运用自然、人工等多种驳岸形式,辅以园林植物,形成多样化的滨河景观。其次在小汤河主河道的北侧,利用原有的起伏地形,通过挖填形成1~2条与主河道平行的次河道,形成水镇的水体布局。
小汤河存在河床侵蚀、水土流失、部分河道淤塞以及水体污染等问题,不仅影响河流的灌溉、行洪,也是水景观建设的阻碍。水环境治理规划,首先,要梳理小汤河河道,强化水面环境管理,控制河道点源污染,改变脏、乱局面;其次,应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并进行中水再利用;再次,可利用海绵城市的理念,进行雨水收集、处理以及再运用,争取实现区域的水资源循环;此外,保留原有的杨树林,增加环境原始感,提高心理认同感;最后制定有效的定期清洁方案,保持整治效果。
3.1.3 水景评价
水景的柔美,在于水的灵动、多样和可触摸。江南水景的柔美,在于房前屋后水体的可观、可赏、可用,古北水镇的水景仿照江南水景,结合当地情况分为两类,一类是小汤河为代表的河流水景,这类水景可观赏可游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