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起重机.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局部短接法和长短接法 局部短接法:用一根绝缘良好的导线,将所怀疑的断路部位短路接起来,如短接到某处,电路工作恢复正常,说明该处断路(故障中出现较多的为断路故障); 长短接法:长短接法是指一次短接两个或多个触点或线段,用来检查故障的方法。这样做既节约时间,又可弥补局部短接法的某些缺陷。; 注意:以上几种检查方法,要活学活用,遵守安全操作规章。 ①指挥信号不明或乱指挥不吊; ②超过额定起重量时不吊; ③吊具使用不合理或物件捆挂不牢不吊; ④吊物上有人或有其它浮放物品不吊; ⑤抱闸或其它制动安全装置失灵不吊; ⑥行车吊挂重物直接进行加工时不吊; ⑦歪拉斜挂不吊; ⑧具有爆炸性物件不吊; ⑨埋在地下物件不拔吊; ⑩带棱角块口物件、未垫好不吊; “十不吊”的制度: 带式制动器制动带未磨损前的初间隙,每边应在0.6~1mm范围内,摩擦垫片磨损应有补偿能力。 带式制动器背衬垫钢带的端部于固定部分的连接,应采用铰接,不得采用螺栓连接、铆接、焊接等刚性联接形式。 盘式制动器松闸时的间隙不得小于0.6mm,但不得大于1.5mm,且两边间隙和压力大小应一致。 制动器的零件,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报废; (1)裂缝; (2)制动摩擦垫片厚度磨损达原厚度的50%; (3)弹簧塑性变形; (4)轴或轴孔直径磨损达原直径的5%; (5)起升、变幅机构的制动轮、制动摩擦面的厚度磨损达原厚度的40%。 制动器的保养 1、制动器的各铰接点应根据工况定期进行润滑工作,至少每隔一周,应润滑一次,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每隔三天润滑一次,润滑时不得把润滑油沾到摩擦片或制动轮的摩擦片上 2、及时清除制动摩擦片与制动轮之间的尘垢。 3、液压电磁推杆制动器的驱动装置中的油液每半年更换一次。如发现油内有机械杂质,应将该装置全部拆开,用汽油把零件洗净,再进行装配,密封圈装配前应先用清洁的油液浸润一下,以保证安装后的密封性能。但在清洗时,线圈不许用汽油清洗。 制动轮的安全技术要求 制动轮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以后,其圆周表面会出现磨损,当磨损达到下列各个阶段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 制动轮圆周表面出现0.5mm以上的环形沟槽,使制动轮与摩擦片接触面积减少,制动力矩降低时,可拆下来磨光,即可装配后重新使用,不必再经过淬火; 制动轮直径磨损到原来直径小3~4mm时,应重新车削加工,在进行淬火,恢复原来的表面硬度,最后磨光,才能使用; 起升、变幅机构的制动轮、轮缘厚度磨损达原厚度的40%时,应该报废; 其它机构的制动轮,轮缘厚度磨损达原来厚度的50%时,应该报废; 制动轮入发现裂缝时,应报废更换新的,不得焊补后继续使用; 如发现制动轮的轴孔与轴配合松动、甚至键槽与键配合松动,应该更换制动轮和轴; 制动轮表面沾染油污,应用煤油清洗。 限位器 限位器有两类,一类是保护起升机构安全运行的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和下降极限位置限制器,另一类是限制运行机构的运行极限位置。 下降极限位置限制器是用来限制取物装置下降至最低位置时,能自动切断电源,使机构停止运行,以保证钢丝绳在卷筒上的缠绕不少于2圈的安全圈数。 吊运炽热金属或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起升机构应设置两套起升极限位置限制器,且两套限位开关应有先后,并尽量采用不同结构形式和控制不同的断路装置。 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主要有重锤式和螺杆(或蜗轮蜗杆)式两种。 运行极限位置限制器 运行极限位置限制器由限位开关(如图)和安全尺式撞块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当车体运行到极限位置后,安全尺触动限位开关的转动柄或触头,带动限位开关内的闭合触头分开而切断电源,机构停止工作,车体在允许制动距离内停车,避免硬性碰撞止档装置时对运行的车体产生过度的冲击。 缓冲器 图3-16 弹簧缓冲器 图3-17橡胶缓冲器 图3-18液压缓冲器 1.塞头2.加速弹簧3.壳体4.复位弹簧 5.顶杆6.活塞 ,在此处把吸收的撞击能量转化为热能,起到了缓冲作用。 一般用于起重机运行速度不超过50m/min的场合 其能量主要转变为弹簧的压缩能,因而具有较大的反弹力。 缓冲器设置在大车或小车与止档相碰撞的位置。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的起重机之间,以及同一起重机上双小车之间也应设置缓冲器。 防碰撞装置 为了防止起重机在轨道上运行是碰撞邻近的起重机,运行速度超过120m/min时,应在起重机上设置防碰撞装置。 其工作原理是:当起重机运行到危险距离范围时,防碰撞装置便发出警报,进而切断电源,使起重机停止运行,避免起重机之间的相互碰撞。 目前产品主要有:激光式,超声波式,红外线式和电磁波式等类型,均是利用光或电波传播发射的测距原理。 图3-19 光线式防撞装置原理图 1.发射器2.接收器3.反射板 超载限制器 超载作业所产生的过大应力,可能使钢丝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