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大道之行也复习资料.doc

发布:2017-03-12约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道之行也》复习资料 导入(进入美妙的世界啦~) 《桃花源记》中那个美、乐、奇的世界大家还记得吧,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名誉的搏斗,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陶渊明《桃花源记》一个人人幸福快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时代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 知识 典例(注意咯,下面可是黄金部分!) 一、文学常识: 《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运是《礼记》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题目中的大道指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它是由西汉(朝代)的戴圣(人名)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全书共有49 篇。你知道的儒家经典著作有《论语》《孟子》等。 二、单字解释、全文翻译:【参考课堂笔记和课件】 三、中心思想: 文章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词类活用: ①不独子其子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 ②故人不独亲其亲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 ③选贤与能 形容词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有才能的人 ④谋闭而不兴 动词用作名词,奸邪之谋 ⑤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壮年人、幼童 ⑥盗窃乱贼而不作 动词用作名词 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 五、一词多义:  1、修 (1)讲信修睦: 培养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修长 2、为 (1)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雕刻 (2)天下为公: 是 (3)不必为己 为了  3、能 (1)选贤与能: 能人 (2)能以径寸之木: 能够  4、分 (1)男有分: 职业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长度单位  5、闭 (1)谋闭而不兴: 杜绝 (2)故外户而不闭: 关闭  6、归 (1)女有归: 女子出嫁 (2)归来见天子: 回 7、亲 (1)故人不独亲其亲: 以……为亲 (2)其亲: 父母?? 8、谓 (1)是谓大同: 叫做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认为 9、兴 (1)谋闭而不兴: 发生 (2)水波不兴: 起 10、独 (1)矜寡孤独废疾者: 老而无子的人 (2)故人不独亲其亲: 单单,仅仅,只 11、故 (1)是故谋闭而不兴: 因为 (2)故外户而不闭: 所以 12、乱 (1)盗窃乱贼而不作: 造反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战乱 13、子 (1)不独子其子 以……为子女 (2)不独子其子 子女 14、于 (1)货恶其弃于地 在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从 六、古今异义: 古义 今义 1、矜、寡、孤、独: 古义:是两个词 一个词,独自一人、孤单的意思。 “孤”为幼而无父的人, “独”为老而无子的人; 2、盗窃乱贼而不作: 造反 没有秩序条理 害人 小偷,窃贼 发生 作为  3、大道之行也: 指政治上的最高境界 宽阔的路  4、男有分,女有归 女子出嫁 回归,归宿 5、是谓大同: 代词“这”; 常用于判断词,或“非”相对。 七、通假字: 1、选贤与能: “与”通“举”,推举; 2、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八、成语: 1、【鳏寡孤独】:泛指没有或丧失劳动力而又无依无靠的人。 2、【夜不闭户】:夜间睡觉不用关门,形容社会安定、风气良好。 3、【老有所终】:年老者能有个合适的归宿。 4、【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九、用原文语句回答: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同《孟子》中的哪句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相同的是哪一句?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文中说明“大同”社会用人的标准句子是:选贤与能。 4、说明社会成员互相交往要求的句子是?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5、写出表现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安居乐业的句子?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6、全文纲领性句子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7、全文总结性句子是:“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十、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