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外设计史——外国篇》5.ppt

发布:2017-11-27约3.13千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外设计史 主讲:xxxx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history of design 中外设计史是艺术设计本科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使学生了解设计的发生、发展、演变及影响;掌握中外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设计思潮、风格、流派形成的原因及特色;理解各民族设计作品的差异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对古今中外各个领域的设计原理、技巧、程序与具体运作具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并能运用设计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进行设计策划和操作。 什么是设计? 设计是“使人造物产生变化的活动”,就是人类有意识的、有艺术创造力所体现的造物活动。 课程简介 外国篇 一、艺术与手工艺运动 二、新艺术运动 三、装饰艺术运动 四、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的高峰——包豪斯 五、现代主义运动 六、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的发展 七、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 课程纲要: 包豪斯 Bauhaus 第五章 现代主义设计教育体系的形成 ——包豪斯 包豪斯的出现,对现代设计艺术理论、现代主义设计教育和实践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包豪斯的历史 包豪斯(Bauhaus):Bau建筑+haus房屋=建筑之家 另: 以包豪斯为基地,20世纪20年代形成了现代建筑中的一个重要派别──主张设计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讲求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为特征的学派。包豪斯一词又指这个学派。 1.包豪斯的奠基人-沃尔特?格罗佩斯 攻读建筑,进入贝伦斯设计事务所。 设计思想: 面向大众、重视成本、团队协作、标准化 初衷:通过设计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建筑产品。 2.包豪斯的建立及其宣言 (1)成立时间:1919年3月 魏玛市立美院与市立工艺学校合并 (2)宣言: A.完整的建筑物是视觉艺术的最终目的。 B.建筑家、雕塑家、画家都应把目光转向应用艺术。 C.艺术家与工艺技术人员没有根本上区别。 D.将建筑、雕塑、绘画结合成三位一体。 倡导:艺术家转向实用美术、雕刻和绘画的实用化在于建筑的装饰、办学目的培养建筑师、画家、雕刻家。 3.魏玛时期的包豪斯(1919-1925)-双轨教育体制 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任校长,提出“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崇高理想,广招贤能,聘任艺术家与手工匠师授课,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 4.德绍时期的包豪斯(1925-1932)-导师制 (1)包豪斯在德国德绍重建,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成果。这个时期是其高峰时期。 (2)1928年格罗佩斯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由建筑系主任汉内斯·迈耶(HannesMeyer,1889-1954)继任。这位共产党员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政治激进,从而使包豪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 (3)最后迈耶本人也不得不于1930年辞职离任,由米斯·凡·德罗(Mies Van de Rohe,1886-1969)继任。接任的米斯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终于在1932年10月纳粹党占据德绍后,被迫迁往柏林,1933年迫于纳粹,包豪斯被迫关闭。 二、包豪斯的设计艺术教学体系 主张“艺术与技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体制。 1.包豪斯的导师:形式导师+工作室导师 教授 2.教学指导体系: (1)设计艺术的整体观念 (2)坚持教学合一 (3)认为国际风格是艺术追求的目标 (4)充分认识到东方哲学在其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性 3.学院的教学计划分三个阶段: (1)预科教学(六个月)。在实习工厂中了解和掌握不同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形式特征;同时还上一些设计原理和表现方法的基础课。 (2)技术教学(三年)。学生以学徒身分学习设计,试制新的工业日用品,改进旧产品使之符合机器大生产的要求。期满及格者可获得“技工毕业证书” 。 (3)结构教学。成绩优异者进入“研究部”,研究部毕业方可获得包豪斯文凭,结业后授予“建筑师”称号。 预科教育:基本造型、材料研究、工作方法 正式指导 观察课:自然与材料的研究 绘画课:几何研究、结构练习、制图、模型制作 构成课:体积、色彩的研究与设计 每一门课程最初由一位造型教师与一位技术教师共同教授,传授美术与设计,又传授技艺与方法。 为贯彻包豪斯的教学体系,学院内设置了供各门课程实习所用的相关工厂,既是课堂,也是车间: 编织工厂:主要以金属材料和纤维材料的编织设计为主 陶瓷工厂:以距离魏玛20公里的唐堡陶瓷工厂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