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祖国神圣领土──台湾省.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武威第四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 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2.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特点。
3.运用相关地图,学会描述台湾省相关地理要素的分布。 情感态度 通过相关材料的学习,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教学重点 1.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特征。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色。 教学难点 分析台湾省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法学法 分析、比较、归纳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板
书
设
计
教学
后记 武威第四中学课堂教学设计(续页)
通 案 个 案 新课导入:
用由闻一多作词、袁忠宜作曲、谢华演唱的《七子之歌──台湾》导入。
随着歌曲的进行,五个不同大小的画面分别展示和台湾相关的内容。PPT底部显示歌词。通过歌曲、歌词、画面相互配合,能够极大程度地刺激学生的感观,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歌曲有两段,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全部放完,如果时间紧的话,则可只放第一段,但部分图片则得不到展示。
利用最后一句歌词,让学生说出歌词中的“母亲”“我”分别指的是“祖国”和“台湾省”,然后提问为什么“台湾省”说“我要回来”?
转承:知道台湾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祖国的神圣领土,我们需要了解、认识台湾。
展示课件:
四种颜色的按钮分别对应四个关键词,点击对应的方框,进入对应的学习内容。这样可以使学生感觉是自己在选择学习内容,而不是老师在刻意地要求他们来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特别提示:除标题页外,在PPT每页的如上图所示的虚线处,有一个随机抽取小组成员的“PPT小插件”。老师一方面可以用这个小插件来让学生选内容,另一方面还可以用它来随机抽取答题的小组成员,这样可以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度及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如果你的课堂用不着这个小插件,可以不点击它。如果要使用这个插件,但班级小组数和组员数与课件中的不一样,可以参照PPT最后一页的提示进行修改。
点击“刮刮乐”,分别出现以下四个关键词。
老师在处理这个部分时,最好选择点开一个关键词就进入相应的学习内容。当学习完相应的内容后,课件会自动地回到这个页面,然后可再次点开其他的“刮刮乐”,继续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设计思路如下。
明珠:
展示台湾省在中国的位置,由全局图得出台湾是“祖国东南的明珠”,进而明确台湾省位于祖国的东南部,引出本小节的第一部分内容──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让学生阅读 “台湾省的地形”图,观察台湾周围的海洋及省级行政单位,然后让学生合上书,展示如上图所示的课件,随机抽取学生,让他随机选择一种颜色。点击图片右边不同颜色的区域,图片内相应的颜色区域会依次打开,出现对应的地理名词。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台湾省的海陆位置。
随后显示北回归线,让学生描述台湾岛的纬度位置。
让学生在书上圈出台湾省主要的岛屿,了解台湾省的范围。
再次提问:台湾是祖国东南的明珠,为什么是“明珠”?从而引出本小节第二部分学习内容:台湾的物产。
展示“台湾岛主要农矿产品分布”图,随机抽取学生完成其中主要物产分布的描述。随后展示台湾的各种美誉,让学生完成如下表格。
提问:台湾岛的“夜光图”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布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夜光明亮的地方一定会有什么?”让学生推测台湾岛人口的分布概况。展示台湾岛人口分布图来印证学生的推测。
提问:台湾岛的人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布特点?展示台湾岛地形图,让学生来归纳。根据学生的描述情况,教师适当引导,最后得出“台湾岛西部主要是平原,人口稠密;东部以山地为主,人口稀疏”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进入台湾岛地形的学习,得出“台湾岛东高西低,西部为平原,东部为山地”的结论。进一步要求学生在图上找出台湾岛的“西部平原”及“台湾山脉”的位置。
贵宾:
设置一个场景:我要为一个面向祖国大陆的台湾水果网店打广告,老师用夸张的语气依次介绍水果,最后挑出其中一种水果,展示其生长习性,引出本小节的内容──台湾省的气候。
展示台湾岛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可让学生重点观察等温线的分布情况,判断台湾岛中部和四周的海拔是如何变化的。
展示台湾岛北部、东部、西部和南部四个城市的气候统计图,让学生归纳相同点,从而得出台湾的气候特点。(说明:此处的气候统计图是从台湾省本地教材截图而来。)
展示全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让学生找出台湾省的主要气候类型。
贺礼:
情景设计:春节的时候,我收到了一个朋友的贺礼,结果发现,这些贺礼的品牌全部来自于台湾。展示贺礼,并告知学生,这些产品不但中国大陆有,世界上很多地区都有。由此说明,台湾的经济是以开拓国际市场为着眼点,以国际市场为导向,这种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