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体位摆放的护理.PPT

发布:2019-08-06约2.6千字共4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5 )坐位 除少数病人因体位性低血压需采取半卧位短时过渡外,多数病人可直接从卧位进入坐位。坐位分床上坐位和轮椅坐位。床上坐位要求脊柱垂直床面,髋关节保持近于直角。 (6)轮椅坐位 要点: 1.下背部放置一个枕头 2.病人双手前伸,肘放在桌上,转移双手正确姿势 3.双足平放地上,或平凳上 (图中阴影代表偏瘫侧) 谢 谢 体位摆放的康复护理 神经内科 徐丽莉 简介 常见的体位摆放护理 脑卒中康复体位摆放和转移 常见的体位摆放简介 1.急救病人体位 2.休克病人体位 3.CPR体位 4.昏迷病人体位 5.体位对血氧含量的影响 6.心脏病患者体位 7.骨科常见疾病术后体位 8.上呼吸道感染体位引流方式 急救病人体位 急救时体位常取三种:平卧位,半卧位,坐位。 1、平卧位:又称为仰卧位,一种自然体位,病人平卧在床上,头下放一枕头,两臂放在身体两侧,双下肢伸直。 适用范围: (1)昏迷,休克病人头下应不放枕头。昏迷病人置于平卧位时,头部应偏向一侧,使口腔内分泌物及呕吐物容易流出,防止返流导致窒息。 (2)休克病人足部可抬高。 (3)心肺复苏时,病人应去枕头,呈仰卧位,使头后仰,便于呼吸道畅通。 2、半坐卧位:又称半坐位,病人仰卧后,把床头摇起,用棉被或多个枕头等物将病人的上半身支起,膝下垫一枕头或叠好的小棉被等物,防止下滑。 适用范围:哮喘发作,呼吸困难,胸腔积液,胸部外伤,腹部外伤,肺炎等,已神志不清的病人慎用,下肢骨折时可抬高伤肢。 3、坐位:病人坐起,靠在棉被上或其他支撑物上,双腿下垂。 适用范围:急性左心衰竭,严重的哮喘发作,严重的呼吸困难。 休克体位 头、躯干抬高20°~30°; 下肢抬高15°~20°; 以利于增加回心血量; 即头脚抬起,中间凹的体位。 CPR体位 CPR即心肺复苏术 CPR时,正确的抢救体位是: 仰卧位,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一般要去枕平卧,将病人安置在平硬的地面上或在病人的背后垫上一块硬板,尽量减少搬动病人,解开患者上衣,暴露胸部。 昏迷病人体位 昏迷的病人一定要注意呼吸道的畅通; 通常的做法是右侧卧位,或者平卧位(此体位最常用),但是切记平卧位时要注意把患者的头偏向一侧,防止舌跟后坠保持呼吸道畅通,还可以部分引流口咽部的分泌物,防止呕吐物或分泌物误吸入肺,导致吸入性肺炎。 心脏病患者体位 1.右侧卧位:有心脏病的人不宜采取平卧位睡觉。心脏功能尚好的病人,睡觉时最好取右侧卧位;可减轻其他器官对心脏的压迫,使心脏的负担减轻。 2.斜坡卧位:患者心脏代偿功能欠佳,可采取斜坡卧位(或高枕卧位),角度为15~30度,这样可以减少来自下肢的回心血量,从而减轻心脏的负担。 3.垫高床头:垫高床头不是垫高枕头,而是将头部一端的床脚用木块或砖头垫高15~30cm,这种用垫高床头来调整体位的办法,可以防止夜间心绞痛的发作。 4.端坐位:心脏病患者如果采取斜坡卧位后,仍觉得胸闷、憋气,则是左心功能不全之故,此时可采取端坐位,必要时还可使两腿下垂,这样可减少从腹腔和下肢来的回心血量,减轻左心室负担和肺淤血,从而改善缺氧症状。 骨科常见疾病术后体位 锁骨骨折: 取半卧位或平卧位,平卧时不用枕头,并在两肩胛间垫上一个窄枕,使两肩后伸外展,在患侧胸壁侧方垫枕。 肱骨骨折(上臂): 取舒适体位,平卧位时可于患肢下垫一软枕,使之与躯干平行,以减轻水肿。 尺桡骨骨折(手臂): 肘关节屈曲90度,前臂正中位,适当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股骨骨折(大腿处): 平卧,抬高患肢并置于中立位,脚穿“丁”字鞋,限制外旋,在两大腿之间放一个枕头,防止患肢内收。 足部骨折: 抬高足部,消除肿胀,减少患肢的不适和疼痛。 颈椎手术: 平卧硬板床,保持脊柱平直,维持颈部中立位,颈肩部两侧用沙袋固定,制动头颈部。 人工膝关节手术: 平卧位,抬高患肢稍高于心脏水平,膝关节屈曲, 体位引流 适用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病人,以及痰液较多的病人。头外伤、胸部创伤、咯血、严重心、脑、肺疾患病人,病情不稳定者,不宜使用头低位引流。 根据病变部位及病人自身经验,采取相应的体位。原则上抬高患肺位置,使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同时辅以叩背,以借助重力的作用使痰液排出(如下图所示) 体位引流示意图 红色点代表病变部位 脑卒中康复体位摆放 体位摆放 一 脑卒中康复概况 脑卒中在 我国由于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已 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一般认为康复医学,是继临床医学,防医学之后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对卒中的疗效已获广泛肯定,尤其早期康复介入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二 康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