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后殖民文学.pdf

发布:2017-05-11约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 赵稀方:后殖民文学 后殖民文学 赵稀方 摘要:国内通常将对于后殖民文学的讨论局限于殖民地文学,这样难以看清后殖 民理论与文学的关系。萨义德的《东方主义》对于英美文学的后殖民解读,颠覆了传 统的英美文学经典。比尔·阿希克洛夫特等人撰写的《逆写帝国》一书首次从后殖民 理论角度解读殖民地文学,成为后殖民文学乃至后殖民理论的先导。博尔默《殖民与 后殖民文学》一书同是一部综合之作,它试图将对于帝国文学与殖民地文学结合起来 进行“对位”解读,从而发现两者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东方主义;逆写帝国;殖民与后殖民文学 中图分类号:D/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5833(2009)06-0157.10 作者简介:赵稀方,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北京 100732) 论及后殖民与文学的关系,首先需要提到的是萨义德对于英美文学经典的后殖民解读。从 《东方主义》到《文化与帝国主义》,他对于西方文学经典与帝国主义关系的重新解读,开启了 阅读西方传统的新视角,引起了一场“重读经典”的革命,几乎颠覆了传统的英美文学研究。 正如萨达尔(ZiauddinSardar)在《东方主义》(1999)一书中所言,对于西方东方主义的 批评,并不开始于萨义德,如AnouarAbdel—Malek在1963年就发表过《危机中的东方主义》, 斯兰与东方主义》,不过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的确有过人之处。萨达尔认为:除了引进福柯的 话语理论之外,萨义德的《东方主义》在方法上的新颖之处是将文学引进了从前作为史学领域 的东方主义多学科的文化批评Ⅶ。萨义德在《东方主义》一书中将文学和史学文本并用,在我看 来,有两个原因。第一,它显然得之于福柯的话语理论以及由此而来的后现代史学观念。福柯认 为,无所谓客观的历史,历史不过是一种叙述。海登·怀特认为,历史文本与文学文本一样,是 一种叙事和想象,它们之间不过存在着程度之差,他还专门分析过历史文本的修辞手段。因为从 话语角度考察西方对于东方的叙事,萨义德首次将文学文本代入了讨论的范围,从某种程度上 说,文学文本更能够体现叙事的想象性。第二,它与萨义德的专业有关。有意思的是,萨义德赖 以成名的《东方主义》一书其实与他的专业无关。萨义德在哥大念博士时学的是比较文学专业, 博士论文做的是康拉德。他涉入东方主义这个专业,可说是生手,这本书出版后因此受到了不少 伊斯兰及帝国史研究者的专业批评。不过,反过来说,文学的解读倒成了这部书的长处。 收藕日期:2009-02-27 Ballmoor ①ZiauddinSardar,Orientalism。OpenUniversityPress,CelticCoun,22 BuckinghamMKl81XW,1999 157 万方数据 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 赵稀方:后殖民文学 《东方主义》一书在论述两方几个主要阶段的东方主义话语时,都引用了文学经典作为佐 证。有关两方东方化东方的最早源头,萨义德即是以文学作品——雅典戏剧埃斯库罗斯的《波 斯人》和《酒神的女祭司》——来加以说明的。萨义德认为,这两部戏剧作品即已奠定了欧洲 想象和叙述东方的基本主题,“这两部戏剧中所区分的东方不同于西方的两个方面,一直成为了 欧洲想象地理的基本主题。一条线分开了两个大陆。欧洲是强大的,表达清楚的;亚洲是战败 的,遥远的。埃斯库罗斯通过年迈的波斯女王西绪斯的母亲,表现了亚洲。是欧洲表述了亚洲, 这种出自于真正的创造者,而不是傀儡主人的特权表述,他的生死予夺的权力表现,启动和构成 了那熟悉的边界之外的东方,否则的话,它便是一片沉默的,危险的空间”①。不过,在萨义德 看来,埃斯库罗斯时代对于东方他者的贬低想象并没有什么特别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