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化9.doc.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9—1 原子的結構
構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有三種,即____﹑____及____。
1897年英國物理學家____從陰極射線在磁場中的偏轉,發現了____的存在。
電子帶__個單位的__電荷,即帶____庫倫的電量。
電子的質量為____克,約為氫原子質量的____。
1919年英國物理學家____以α粒子(___)撞擊氮原子(___)時意外發現了____。
質子帶__個單位的__電荷,即帶____庫倫的電量。
質子的質量為____克,約為一個氫原子的質量。
1932年英國物理學家____以α粒子撞擊鈹原子(___)發現了____。
中子____電。
中子質量為____克,與質子的質量很接近。
三種基本粒子的比較:
粒 子 符 號 質量
(g) 電荷
(單位電荷) 電量
(庫倫) 電子 質子 中子
原子的結構:原子是一個直徑約____公尺的球體,中央部分是極微小的____,直徑約____公尺,它是由帶正電的____和不帶電的____所構成的,所以原子核是帶__電的,且一個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都集中在____,而帶__電的電子則不停地繞著原子核做快速運動。
1895年____發現,在陰極射線管中放一個金屬靶作陽極時,陰極射線撞擊靶後能產生一種眼睛看不見,但能使包在黑紙裡的照相軟片感光的射線,稱為____射線。
1898年居里夫人發現__,放射性鐳能放出三種放射線即__、__、__射線。
1913年英國物理學家____將各元素的X射線光譜波長,由長到短依序排列,建立了____的概念。
原子序即為____,又因原子是電中性的,所以原子中帶負電的____和帶正電的____數目必定相等,因此原子序也可以等於原子中所含的____。
原子核中的____和____的總和,稱為該原子的____,大小近似於該原子的____。
元素符號的標示:AZX
A=質量數=____+____
Z=原子序=____=____
中子數=________
例如:4020Ca,電子數=___,質子數=___,中子數=___。
中性原子失去電子時會形成____。如:Mg→Mg2++2e-
表示鎂原子失去__個電子形成鎂離子,所以2412Mg2+,電子數=___,質子數=___,中子數=___。
中性原子得到電子時會形成____。如:Cl+e-→Cl-
表示氯原子得到__個電子形成氯離子,所以3517Cl-,電子數=___,質子數=___,中子數=___。
完成下列表格
質量數 原子序 電子數 質子數 中子數 126C 3919K 23592U 5525Mn2+ 168O2-
9—2 電子組態
氫原子光譜:____探討氫原子光譜,提出有關電子結構的理論及原子模型。
內容:
電子只能在離原子核一定距離的軌道作圓週運動,依照由小而大的順序,用n=1(__),2(__),3(__),4(__),5(__)加以編號。
在各軌道上運動的電子,都具有特定的____。
氫原子能階:En=______或______。
當電子處於第一軌道(n=1)時,具有最低能量,稱為____。當原子吸收外來能量,使電子躍遷於高軌道(n>2)時,稱為____。
電子由激發態回到基態時,能量以____的形式放出。
△E=____
h=6.626×10-34joule.sec(蒲朗克常數)。
hν=En2-En1=2.179×10-18J(____)
雷德堡方程式:
ν=______
R=3.289×1015sec-1
來曼線系(紫外光區):電子跳回n=__。
巴爾末線系(可見光區):電子跳回n=__。
毎一軌道至多可填入____個電子。
例:由波耳理論,求出氫原子基態時(n=1),電子所具有之能量為若干kcal∕mol?若氫原子的電子從n=3回到n=1所放出之頻率及波長為若干?
氫原子光譜的特性:
非連續的____。
光譜線分___群。
線群中線條的間隔,隨____的增加而接近。
修正:
由於____力學的發展,顯示電子並不是在核外循著一定軌道作圓週運動,這種區域稱為____。
波耳理論只可解釋氫原子光譜,但不能解釋其他____的原子光譜。
電子在核外運動的速度極快,但運動空間狹小,因此無法斷定其運行軌跡,故一般用____表示電子在原子核附近空間出現的機率, 此電子出現機率的區域,稱為____。
電子以原子核為中心,由內而外分層排列在__、__、__、__等軌域上,而毎一層軌域又可細分為幾個副軌域__、__、__、__。
每一層軌域最多可容納___個電子。
電子排列時,由能量____的內層軌域先排,然後依序能量____的外層軌域排列。
原子最外層軌域中的電子,稱為____,可以決定該元素的_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