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金融学第一章货币概论.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金融学 张晓凤 教授 zhangxf0708@163.com金融学的学科地位 经济学(学科门类) ——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 ——金融学(二级学科) 金融学最重要的研究对象: 作为金融体系血液的货币 作为金融体系主动脉的银行 货币资金的融通方式--信用 学习方法 1.金融理论与金融实践相结合,突出本学科的实践性。 2.金融改革与金融发展相结合,突出本学科的成长性。 3.金融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突出本学科的全面性。 4.国内金融市场运行与金融对外开放相结合,突出本学科的开放性。 5. 金融现实与金融历史上相结合,突出本学科的现实性。 主要参考资料 《金融学》,黄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货币金融学》,米什金: 《激荡三十年》,吴晓波,中信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1 《货币战争》,宋鸿兵,中信出版社 《中国金融》、《金融研究》、《金融与保险》、《金融信息与参考》、《金融时报》等经济和金融类的报纸和杂志。 课程成绩的构成 闭卷笔试(70%)+平时成绩(30%) 平时成绩:作业、小论文、案例分析、上课情况、综合表现。 第一章 货币概论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 一、货币的起源 大家思考如果某个人对某种物品有需求会怎么办? 古埃及的壁画中可以看到物物交换的情景: 有用瓦罐换 一条鱼 ,有用一捆葱换一把扇子的。 但这样不够方便。 例如: 在物物交换下,一个裁缝和一个卖饼子的人,只能在一种情况下双方能够达成交换。 什么情况呢?(大家讨论) 【我饿着肚子,而你正光着身子,此交换能够完成。】 说明这样的交换方式很不方便。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货币出现了。货币是便利交换的润滑剂。 (一)我国古代关于货币起源的种种说法 两种观点: 便于交换说: 司马迁的观点:认为货币是适应商品交换的需要而自然产生的。 先王制币说:先秦时代十分盛行。 (二)西方货币起源说(在马克思之前) 1.创造发明说:认为货币是由国家或先哲创造出来的。 2.便于交换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年)的观点。 3.保存财富说:法国经济学家西斯蒙第(1773—1842年)的观点。 (三)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 货币是在由商品交换所决定的价值形式的发展中产生的。 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简单的价值形式(两种物品偶然发生交换关系)、 扩大的价值形式(多种物品经常发生交换关系)、 一般价值形式(交换成商品世界中共同的、一般的等价物) 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价值都由货币形式表现) 马克思的货币定义 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1)货币是商品。 (2)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4)货币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 理解货币产生的两个关键词: 1、需求的双重满足——货币产生的动因 2、信心(坚信别人能收下)——决定了货币的基本功能(交易媒介、价值尺度、价值储藏) 两个阶段: 贵金属阶段——货币的信心源于其本身具有价值 信用货币(法币)阶段——货币的信心源于国家信用 第二节 形形色色的货币 演变过程: (一)实物货币 同时具有商品和货币双重属性一般等价物: 1、商品货币 有多种商品充当一般等价物。但是作为货币不够稳定,还没有取得独占的地位。 由于地域不同,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作为货币的商品有很多,比如牲畜、兽皮、布帛、粮食、食盐、贝壳等。 贝壳到了商代发展成为主要的货币。产自海中,内陆居民要通过交换而得到,来之不易。它具有天然单位,坚固耐久,便于携带,有适宜作货币的自然条件。 2、金属货币 如铁、铜、银、金等金属 贵金属的自然属性 (实物货币的理想特征): ①同一性(均质性 ); ②可分性; ③便利性(体积小,价值高,便于携带); ④永恒性(价值稳定性)。 (二) 代用货币 代替实质铸币的纸币或等值存单。 作为商品的价值低于作为货币的价值 。 两种形式:铸币变质、金属货币的收据。 代用货币是由足值货币向现代信用货币发展的一种中介性、过渡性的货币形态。 (三)信用货币 定义:以信用作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 1. 是代用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制度崩溃的直接后果。 2. 目前几乎所有国家采用的货币形态。 3. 特征: a、典型的不足值货币; b、 基本保证是发行者的信誉。 (四)电子货币 1. 贮值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