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交底.doc

发布:2018-12-18约1.17万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技 术 交 底 施工单位: 工程名称 惠水经济开发区明田片区南部大道路面工程 交底编号 分部工程名称 沥青混凝土路面 交底日期 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施工技术交底 交底内容: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里程范围为K0+808.886~K1+942.82,起点贵惠大道交口,终点为涟江河畔,道路总长1133.934m。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设计时速40km/h。 二、施工内容 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施工。 三、工程材料 1、沥青砼:上面层采用改性沥青SBS(I-D)、中粒式AC-20沥青砼 2、粘层油(0.5L/m2快裂洒布型乳化沥青粘层油PC-3 ) 3、透层油(1.1L/m2液体沥青透层AL(M)-2) 四、设计参数 沥青 本工程使用的沥青分为四大类:道路石油沥青、改性沥青、乳化沥青及液体石油沥青。 1、道路石油沥青: 根据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本工程处于1-4气候分区,选用A级沥青,具体技术指标要求详见表4.1。 表4.1 A级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沥青类型 A级石油沥青 针入度(25℃,100g,5s) ( 60~70 针入度指数PI 不小于 -1.5~1.0 延度(5cm/min,15℃) 不小于(cm 100 软化点(TRB) 不小于(℃) 47 动力粘度(60℃) 不小于(Pa·s 180~240 闪点 不小于(℃) 260 含蜡量(蒸馏法) 不大于(%) 2.2 密度(15℃) (g/cm3 实测记录 溶解度(三氯乙烯) 不小于(%) 99.5 薄膜加热 试验 163℃ 5h 质量变化 不大于(%) ±0.8 残留针入度比(25℃) 61 残留延度(10℃,5cm/min) 不小于(cm 6 2、改性沥青 本工程路面结构上面层采用改性沥青SBS(I-D),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详见表4.2。制造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应与改性剂有良好的配伍性,基质沥青应符合表4.1的技术要求。供应商在提供改性沥青的质量报告时应提供基质沥青的质量检验报告或沥青样品。 表4.2 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沥青类型 SBS(I-D)类) 针入度(25℃,100g,5s) ( 30~60 针入度指数PI 不小于 0 延度(5℃,5cm 30 软化点TRB 不小于(℃) 70 运动粘度(135℃) 不大于(Pa· 3 闪点 不小于(℃) 230 溶解度 不小于(%) 99 弹性恢复25℃ 80 贮存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 不大于(℃) 2.5 TFOT(或RTFOT)后残留物 质量变化 不大于(%) ±0.8 针入度比25℃ 65 延度5℃ 15 3、粘层、下封层 本工程粘层采用快裂洒布型乳化沥青PC-3。技术要求详见表4.3。制备乳化沥青用的基质沥青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道路石油A级沥青的要求。乳化沥青宜存放在立式罐中,并保持适当搅拌。贮存期以不离析、不冻结、不破乳为度。施工时乳化沥青应完全破乳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表4.3 快裂乳化沥青PC-3技术要求 技术指标 单位 技术要求 筛上残留物(1.18mm筛) % ≤0.1 粘度 恩格拉粘度计E25 1~6 道路标准粘度计C25.3 s 8~20 蒸发残留物 残留分含量 % ≥50 溶解度 % ≥97.5 针入度(25℃) 0.1mm 45~150 延度(15℃) cm ≥40 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裹附面积 ≥2/3 常温贮存稳定性 1d % ≤1 5d % ≤5 4、液体沥青 本工程透层采用中凝洒布型液体沥青AL(M)-2,技术要求详见表4.4。液体石油沥青宜采用针入度较大的石油沥青,使用前按先加热沥青后加稀释剂的顺序,掺配煤油,经适当的搅拌、稀释制成。掺配比例根据使用要求由试验确定。液体石油沥青在制作、贮存、使用的全过程中必须保持良好通风,并有专人负责,确保安全。基质沥青的加热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