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一剪梅-李清照优质课公开课优秀课件-原创.ppt

发布:2019-01-18约3.94千字共5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词牌“一剪梅”的由来 一剪梅,词牌名,亦称“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词谱》以周邦彦“一剪梅花万样娇”一首与吴文英“远目伤心楼上山”一首为正体,周词上、下片各三平韵,吴词各四平韵,又列别体五种。 此调因周邦彦词起句有“一剪梅花万样娇”,乃取前三字为调名。又韩淲词有“一朵梅花百和香”句,故又名《腊梅香》,李清照词有“红藕香残玉簟秋”句,故又名《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发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 红藕香残 以点代面。荷花既已凋谢,其他草木之花就更难见到。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   季节的变迁,还会使女词人产生丈夫离家日久的感觉使她觉得孤单寂寞。   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吗? . 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不管白日月夜,无论舟上楼中,萦绕于词人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通过这句你是如何领略词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纯洁、心心相印的爱情的?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词特点 特点: 1、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 2、大胆歌颂自己的爱情,象蜜甜、象水清,磊落大方; 3、浅俗清新,明白如话,也多用偶句,琅琅上口,声韵和谐。 《一剪梅》与《声声慢》比较阅读 这两首次都写“愁”,有什么不同之处? . 意象:熔铸了作者情感的事物。 淡酒 晚风 秋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总体特征:添愁、助愁 语言特点 1、叠字运用,创意出奇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点点滴滴: 2、富于口语化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下阕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花自飘零水自流” 蕴含的意义是什么? 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相拍合 花飘水流,是物的自在之态,女词人见此景象,极为伤怀,但花和水却不理会她的情怀,依旧不停地飘落,不停地流逝。 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 与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有异曲同工之处。 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 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句式“才——却——”的运用有什么妙处? “情”要用“计”消除,可知其重 “无计可消除”,可知其深。 化用范仲淹在《御街行》中的句子:“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李清照将这句化得出奇了: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把愁说成是一种能够运动的有形之物,更为出奇的是它的运动方式。 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相思之情无法排遣。 “才——却——”有连接关系,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诗人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幻起伏,真实形象,给人以遐想。 下阕 以抒情为主 抒发了女词人寂寞 相思之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勾勒环境 叙写情事 神驰遐思 借景抒情 直抒胸意 上片主要写女词人的独居生活,下片由以抒情为主,全词主要抒写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 你能将全词改写成情景连贯、意境优美的抒情散文吗? 粉红的荷花已经凋谢,铺着的竹席也生秋凉,? ?轻轻解下丝绸披肩,独自登上木兰小舟。? ?天边飞来队队鸿雁,是谁捎来了远方的佳音?? ?西楼洒满月光,思念的人啊也该早日归来。? 花儿自管飘落,水儿自管流淌,? ?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却只能独自愁闷 各天一方。? ?这样的相思愁苦,哪儿有办法可以消除,? ?皱着的眉头方才展开,涩涩的味儿却又 涌上心头! 《一剪梅》 闲愁(南渡前): 《声声慢》 哀愁(南渡后): 知 识面扩展: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鉴赏: 此词为李清照晚年所作的名篇之一。通过与残秋的景色作为衬托,倾诉出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生活的忧愁。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