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孩子成长中针对不同年龄的不同心理特点应如何解决.docx

发布:2024-07-30约小于1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孩子成长中针对不同年龄的不同心理特点应如何解决

不同年龄层的孩子由于心理特点不同,亲子关系之间的矛盾往往是由于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没有考虑他们的年龄特点,用成人的心理标准与孩子交流所造成的。杨教授根据这一特点,大体将孩子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幼儿期、少儿期和青春期。

幼儿期心理特点及沟通任务

幼儿期的孩子身体快速成长,语言和行为模仿能力增强,但思维具有片面性和自我中心性。父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建立起他们与成人之间的亲密感和依赖感,让其自觉自愿地与人互动、交流。这一时期,母亲的接纳、喜欢、拥抱、躯体抚慰、精神关注对于孩子内在的安全感及孩子的依恋都有重要的作用。如果缺失这一环节,孩子在性格上容易形成性格强硬、动作粗糙、情绪不好,最终产生人格障碍。

少儿期心理特点及沟通任务

少儿时期的情感交流最纯真、直率、毫无保留,不会转弯抹角。少儿期的人际关系最单纯、最融洽、最纯真,不像成年人那样患得患失或整天为面子而战。幼儿期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少儿期家长的主要任务是要建立起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培养他们良好的同伴关系。这一时期,家长要无条件地接纳孩子,降低孩子的焦虑,帮助孩子寻找并发展自己的长处,增强孩子的自尊与自信。

青春期心理特点及沟通任务

青春期孩子智力发展迅速,逻辑、抽象思维逐渐健全,可以用自己的视角看世界,自我意识发展,情绪不稳定,性意识萌发,性动机觉醒。孩子处于青春期,家长要以引导为主。这一时期的沟通任务是帮助孩子发展完善的逻辑思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健康的情绪,引导良好的性意识。

青春期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孩子内心常处于矛盾之中,对于未来仍处于迷茫阶段,情绪波动大。他们需要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也希望能有人倾听自己的话。由于同龄人的思想水平接近,对事物的看法有更多的共同点,所以他们更容易沟通。同龄朋友可以帮助青少年增进对自我的了解,可以帮助青少年肯定自我的价值,和朋友交往可以缓解不良情绪。青少年正在学习适应社会,与朋友交往也是他们学习人际关系的开始。因此,家长的主要教育方式就是正确引导。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