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中期报告.docx

发布:2023-10-22约1.21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中期报告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在研究的前期,我们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明确了研究的目的和问题。在中期报告中,我们将介绍研究的实施情况、数据分析结果以及未来研究的展望。 实施情况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面向全国各大高校的大学生群体。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如线上问卷、邮寄问卷等方式)向受试者发放问卷,共计回收有效问卷700份。我们对这些问卷进行了严格筛选和数据清洗,最终留下552份有效样本。在数据统计和分析方面,我们采用了SPSS 25.0等软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结果 1.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情况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情况如下: 第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体上表现出较高的认同度,平均得分为3.80,其中最高得分为4.50(社会主义荣辱观),最低得分为3.13(法治理念)。这表明大学生普遍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第二,就各项价值观而言,大学生最认同的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诚信,最不认同的是法治理念和民主平等。这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有关,也反映了一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局限性认识。 2.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况 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情况来看,我们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大学生总体上表现出良好的价值观践行情况,平均得分为3.55,其中最高得分为4.06(爱国主义),最低得分为2.78(中庸之道)。这表明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比较注重价值观的实践,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第二,就各项价值观而言,大学生最注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诚信,最不注重的是法治理念和中庸之道。这与认同情况类似,也反映了一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局限性认识。 影响因素分析 在影响因素方面,我们考虑到了大学生个体因素、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经过回归分析,我们发现以下因素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和践行程度有显著关系: 1.个体因素 性别、年级和专业对大学生的认同和践行有一定的影响,女生和高年级学生的认同程度更高,文科专业学生的践行程度更高。 2.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环境对大学生的认同和践行具有显著影响,受父母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家庭风气等因素影响较大。 3.学校环境 学校的教育质量和价值观教育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认同和践行具有重要影响,高质量的教育和规范的管理能够提高大学生的价值观水平。 未来展望 在后续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讨大学生的价值观认同和践行情况,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同时,我们也会进一步完善调查问卷和数据分析方法,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最终,我们希望通过这项研究,能够为提高大学生的价值观水平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普及做出一定的贡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