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沈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起点努力实现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新跨越_论文.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站在沈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起点努力实现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新跨越 金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命脉,更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没有发达的现代金融,就等于没有现代市场经济。金融中心的建设经验表明:一个经济相对活跃的较大地域,需要而且必然会形成一个金融中心,以引导资本聚集、发挥引擎效应,进而带动所在区域经济的迅速增长。对于东北振兴而言,依托沈阳高标准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不仅有利于解决该地区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金融支撑问题,更有利于解决该地区所特有的深层次结构问题和体制机制问题,进而对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依托沈阳高标准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正蓄势待发
沈阳已经具备作为辽宁乃至东北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基本框架。尽管沈阳在金融机构密度、金融资产总量、金融辐射功能等方面,与上海、北京等国内区域性金融中心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但这种差距正在缩小。不论从沈阳经济区加快发展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客观需要看,还是从沈阳的基础条件来看,依托这座城市高标准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可谓条件具备、恰逢其时。
(一)优越的金融发展环境
改革开放、特别是国家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沈阳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城乡发展环境显著改善,相继获得“2017CCTV全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多项殊荣,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我国确定的唯一“生态示范城”;在2017年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评选中,沈阳与北京、天津同列三甲;当前,正按照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全面开展“创建全国环境建设样板城”工作。这些多维评价与支持,印证着沈阳打造东北区域金融中心不可或缺的环境优势。
地缘区位优势。在以沈阳为核心两小时车程内,汇集了鞍山、抚顺等8座百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形成了资源丰富、优势互补、极具发展潜力的沈阳经济区。沈阳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的交汇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优越的地缘区位,使沈阳成为辽宁乃至东北地区进关出海、走向世界的桥梁和枢纽。沈阳拥有东北地区最大的民用航空港,目前有国际航线48条、国内航线60余条;拥有全国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和全国最高等级的高速公路网,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产业发展优势。沈阳现有工业门类142个,在全国生产的210种成套设备中,沈阳占三分之一,形成了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医药化工等优势产业集群。其整车品牌就有中华、宝马等8个,位居全国汽车生产城市榜首。机床集团生产规模在世界位列第五,其高档数控机床市场占有率居国内首位;沈重集团直径16米盾构机在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全面振兴中的沈阳工业,正朝着打造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目标疾速迈进。
科技支撑优势。沈阳汇聚了高等院校26所,市级以上科研机构120余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0余家,两院院士29位,各类人才130余万。建立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与技术开发相结合的科研体系。纳米、腐蚀控制、机器人、数字化等高新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信息、自动化、新材料、节能与环保、生物技术与制药、现代农业六大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对外开放优势。沈阳是我国东北地区面向世界开放的重要窗口,现已与12个国家的13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与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与87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合资合作。美国通用、德国宝马、法国米其林等5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沈阳投资建设了70余个项目。这里重大国际活动频繁,近年来已成功举办“世界生产力大会”、“APEC劳动保障高层研讨会”、“韩国周”和“制博会”等颇具影响力的大型国际活动。
政策倾斜优势。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沈阳先后被国家发改委授予“铁西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以及“民用航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称号。近日,沈阳经济区申办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进入审批程序的关键阶段。这些宏观政策导向,给沈阳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使这里业已成为国内外投资者瞩目的焦点。
(二)坚实的金融发展基础
雄厚的金融产业基础是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先决条件。在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的进程中,沈阳的金融市场体系日益完善,金融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形成了明显的比较优势,为新时期高标准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金融空间布局初步形成。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作为除上海陆家嘴以外唯一的金融商贸开发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品牌效应,是建设金融中心极其珍贵的金字招牌和宝贵资源。沈阳金融街不仅有厚重的历史积淀,而且现实发展势头强劲。东北区域金融资源在沈阳中心城区核心地域的高密度集聚,日益显现出强大辐射和带动功能。
金融机构高度集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