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北京师范大学文学考研参考书目、文艺学复习笔记、知识点、重难点、考点分析.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始于2005,中国考研专业课权威机构
2016北京师范大学文学考研参考书目、文艺学复习笔
记、知识点、重难点、考点分析
文艺学:
一些书目: (马新国,翻翻当代文论,或者可以看看陈太胜的《西方文论专题研究》)
(1)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新编》(第3 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年。
(2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新编教师用书》(第3 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年。
(3 )童庆炳,马新国主编:《文学理论学习参考资料新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4 )马新国主编:《西方文论史》(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
(5 )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第 2 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年。
(6 )李壮鹰,李春青主编:《中国古代文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版。
(7 )李春青主编:《中国古代文论新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年。
文学批评的模式(多样形态)
传统批评模式出现在20世纪之前,包括伦理道德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
批评。
现代批评模式出现在20世纪后,包括心理学批评、语言学批评、文化批评。
(一)伦理道德批评
伦理道德批评是以一定的道德意识及其由之而形成的伦理关系作为规范来评价
作品,以善、恶为基本范畴来决定对批评对象的取舍。这种批评着重于对文学
作品的道德意识性质和品位的评价,实现作品的伦理价值及道德教化作用。伦
理道德批评具有历史的久远性,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都是兴起最早而又影
响深远的一种批评形态。
传统: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柏拉图:“作品须对我们有益;须只模仿好人的言语,并且遵守我们原来
替保卫者们设计教育时所定的规范。”
近代:文艺复兴的人道主义、宋明理学
现代:欧文·白璧德和保尔·摩尔《伦理学原理》
(二)社会历史批评
强调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文学是再现生活并为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形
1
——始于2005,中国考研专业课权威机构
成的,因而文学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社会认识功用和历史意义;其基本的原
则是:分析、理解和评价作品,必须将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
的生活经历等与作品联系起来考察。是产生较早、影响较的的一种批评形态。
孟子: “知人论世”说。
丹纳:《〈英国文学史〉序言》 “如果一部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并且人们知道
丹纳:《〈英国文学史〉序言》
如何去解释它,那么我们在这部作品里所找到的,会是一种人的心理,时常也
就是一个时代的心理,有时更是一个种族的心理。从这方面看来,一首伟大的
诗,一部优美的小说,一个高尚人物的忏悔录,要比许多历史家和他们的历史
著作对我们更有教益。”因而一个作家应该去“表达整个民族和整个时代的生
存方式。”
(三)审美批评
也是古已有之,但在中国魏晋以后,西方文艺复兴以后,才独立于社会批评。
审美批评着眼于文学作品的美的构成及其审美价值,着重强调作品的“畅神”
“移情”效果和娱乐、愉悦作用,把文学作品看成是在真善美基础上又超越了
真善因而是超功利的一种审美对象;审美批评往往联系作品对读者产生的美感
程度的强弱和久暂就品评其高下得失,具有赏析式评价的性质。
中国赏鉴式的“品”、“悟”,追求“滋味”、“妙悟”、“空灵”、“神韵”
西方各审美批评流派的众说纷纭
中西审美批评模式的共同特点:情感性评价,着眼于作品以什么样的情感并
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成功的的表现和引起读者的心灵震荡与情感激动;体验
与超越矛盾统一的批评,具有超功利性;一种形式或形象的直觉批评。
(四)心理学批评
心理学批评主要是指运用现代心理学的成果来对作家的创作心理以及作品人物
的心理进行分析,从而探求作品的真实意图以获得其真实价值。它立足于从作
品人物的心理分析中进而找出作者创作的心理机制、意识和无意识,再转而对
作品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形式技巧、语言符号作出解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