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理疗技术__培训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㈥适应症:皮肤下软组织、骨关节、胸、腹、腔、盆腔、内脏器官的急慢性严症、扭挫伤、神经炎、神经痛等。 ㈦禁忌症:恶性肿瘤、妊娠、出血倾向、心肺功能衰竭、带有心脏起搏器、肺结核、青光眼、颅内高压等。 二微波疗法 ㈠定义:波长为1m-1mm,频率为300-300000MHZ的电流称为微波电流,应用微波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 ㈡治疗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止痛,改善心肌供血. 2.对血液影响: 3.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4.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5.对眼组织的影响 6.抗炎 ㈢操作技术和方法:与体表保持10cm左右的距离。 治疗剂量:无热量: 50w, 微热量: 50-100w, 温热量: 100-150w 眼耳聚焦辐射: 10w 体腔辐射: 10-20w 每次10-2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10-15天一疗程。 ㈣适应症:主要适用于慢性伤病的治疗,也可用于急性亚 急性疾病的治疗及恶性肿瘤的治疗。 ㈤禁忌症:同超短波 第四节 超声波疗法 一定义:利用超声波治疗疾病的方法为超声波疗法。常用频率为800-1000kHZ。 二生物学作用:1机械作用 2温热作用 3化学作用 超声波在人体相同组织内呈直线传播,遇界面时则发生反射或折射,在人体内引起一系列理化变化,故能改善人体功能,清除病理过程,促进病损组织恢复。 三治疗作用 1.镇痛,解痉挛 2.软化和消除瘢痕,松解组织粘连 3.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消炎,消肿 4.促进骨痂生长,加速骨折修复过程 5.对内脏器官的作用: 6.对恶性肿瘤的作用: 四治疗方法: 1.间接法:水囊法、水下法、漏斗法、超声波药物吸入法、雾化吸入及其他。 2.接触法:涂藕合剂使声头与皮肤紧密接触.分固定法和移动法。 a固定法:将声头固定在治疗部位。剂量0.1-0.8w/cm,时间3-5分钟。 b移动法:由术者将声头在治疗部位缓缓作环形移动。剂量0.6-2.0w/cm,时间8-15分钟或更长,每天一次,10-15次一疗程。 第五节 磁疗法 治疗作用:镇痛、镇静、消肿、消炎作用。 剂量分三级 弱:0.1T,用于老幼患者及头部 中:0.1-0.3T,用于四肢,躯干 强:0.3T,用于肿瘤病人 第六节 光疗法 定义:应用人工光源或日光辐射能量防治疾病的方法称为光疗法。 分为可见光谱和不可见光谱: 可见光谱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 不可见光谱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组成。 一红外线法 波长为760nm-15um。 医用光谱分长波红外线和短波红外线,其波长分别为15-1.5um,和1.5um-760nm,波长越短穿透力越强。 操作:照射时灯与所照射皮肤距离保持30-50cm,治疗时间20-40分钟,以照射部位有舒适的温热感为宜,qd,10-20天一疗程。 注意事项: 1.局部温热感障碍的患者慎用。 2.对烧伤或瘢痕区照射注意防烫伤,新鲜瘢痕不适用。 3.急性创伤需待24-48小时后方可做小剂量照射。 4.不能照射眼睛。 二紫外线 分长、中、短波波长分别为:320-400nm,280-320nm,180-280nm ㈠生物学作用: 1.红斑反应:一定剂量的紫外线照射皮肤,经过一定时间照射区出现均匀清晰的红斑称为紫外线红斑。照射后6-8小时出现.12-24小时达最高峰。以297nm为最强,其次为253.7nm. 组织学改变:红斑区的血管扩张、充血、渗出增强、白细胞增多等。 2.色素沉着: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提高免疫功能 4.对细胞的影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 ㈡治疗作用: 1.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止痛 3.杀菌:253-260nm杀菌作用最强 4.消炎 5.促进伤口愈合 6.抗佝偻病、骨软化症:275-297nm 7.脱敏: ㈢紫外线的仪器和计量: 1.常用紫外线灯:高压水银石英灯、低压水银石英灯、“黑光”灯、日光荧光灯、太阳灯。 2.生物剂量:经紫外线照射后皮肤出现最弱红斑反应的紫外线剂量称为生物剂量。符号是MED,单位是秒,MED=5秒,即表示引起最弱红斑反应需照射5秒。 3.剂量分级: 0级:亚红斑量,小于1MED,无红斑反应 1级:弱红斑量,1-3MED,微弱红斑反应 2级:红斑量, 4-7MED,皮呈鲜红色,轻灼痛 3级:强红斑量, 8-12MED,皮肤暗红色,烧灼痛 4级:超红斑量,大于10MED ,皮肤暗红色,剧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