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级数据库系统工程师2008上半年上午试题、答案及详细解析.doc

发布:2015-09-10约2.42万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上午试题: (1)在计算机体系结构中,CPU内部包括程序计数器PC、存储器数据寄存器MDR、指令寄存器IR和存储器地址寄存器MAR等。若CPU要执行的指令为:MOV R0,#100 (即将数值100传送到寄存器R0中),则CPU首先要完成的操作是 (1) 。 A.100→R0 B.100→MDR C.PC→MAR D.PC→IR [参考答案] (1)C [分析] 本题考查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 CPU中的程序计数器PC用于保存要执行的指令的地址,访问内存时,需先将内存地址送入存储器地址寄存器MAR中,向内存写入数据时,待写入的数据要先放入数据寄存器MDR。程序中的指令一般放在内存中,要执行时,首先要访问内存取得指令并保存在指令寄存器IR中。 计算机中指令的执行过程一般分为取指令、分析指令并获取操作数、运算和传送结果等阶段,每条指令被执行时都要经过这几个阶段。若CPU要执行的指令为:MOV R0, #100(即将数值100传送到寄存器R0中),则CPU首先要完成的操作是将要执行的指令的地址送入程序计数器PC,访问内存以获取指令。 (2)现有4级指令流水线,分别为完成取指、取数、运算、传送结果4步操作。若完成上述操作的时间依次为9ns、10ns、6ns、8ns,则流水线的操作周期应设计为 (2) ns。 A.6 B.8 C.9 D.10 [参考答案] (2)D [分析] 本题考查计算机流水线基本工作原理。 流水线的基本原理是把一个重复的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子过程,前一个子过程为下一个子过程创造执行条件,每一个过程可以与其他子过程同时进行。流水线各段执行时间最长的那段为整个流水线的瓶颈,一般的,将其执行时间称为流水线的周期。 (3)内存按字节编址,地址从90000H到CFFFFH,若用存储容量为16K×8bit的存储器芯片构成该内存,至少需要 (3) 片。 A.2 B.4 C.8 D.16 [参考答案] (3)D [分析] 本题考查计算机中的存储部件组成。 内存按字节编址,地址从90000H到CFFFFH时,存储单元数为CFFFFH-90000H= 3FFFFH,即218B。若存储芯片的容量为16K×8bit,则需218/16K=24个芯片组成该内存。、 (4)CPU中的数据总线宽度会影响 (4) 。 A.内存容量的大小 B.系统的运算速度 C.指令系统的指令数量 D.寄存器的宽度 [参考答案] (4)B [分析] 本题考查计算机组成基础知识。 CPU与其他部件交换数据时,用数据总线传输数据。数据总线宽度指同时传送的二进制位数,内存容量、指令系统中的指令数量和寄存器的位数与数据总线的宽度无关。数据总线宽度越大,单位时间内能进出CPU的数据就越多,系统的运算速度越快。 (5)利用高速通信网络将多台高性能工作站或微型机互连构成机群系统,其系统结构形式属于 (5) 计算机。 A.单指令流单数据流(SISD) B.多指令流单数据流(MISD) C.单指令流多数据流(SIMD) D.多指令流多数据流(MIMD) [参考答案] (5)D [分析] 本题考查计算机系统结构基础知识。 传统地,串行计算是指在单个计算机(具有单个中央处理单元)上顺序地执行指令。 CPU按照一个指令序列执行以解决问题,但任意时刻只有一条指令可提供随时并及时的使用。 并行计算是相对于串行计算来说的,所谓并行计算分为时间上的并行和空间上的并行。时间上的并行就是指流水线技术,而空间上的并行则是指用多个处理器并发的执行计算。 空间上的并行导致了两类并行机的产生,按照Flynn的说法,根据不同指令流—数据流组织方式把计算机系统分成4类;单指令流单数据流(SISD,如单处理机)、单指令流多数据流(SIMD,如相联处理机)、多指令流单数据流(MISD,如流水线计算机) 和多指令流多数据流(MIMD,如多处理机系统)。利用高速通信网络将多台高性能工作站或微型机互连构成机群系统,其系统结构形式属于多指令流多数据流(MIMD)计算机。 (6)内存采用段式存储管理有许多优点,但“ (6) ”不是其优点。 A.分段是信息的逻辑单位,用户不可见 B.各段程序的修改互不影响 C.地址变换速度快、内存碎片少 D.便于多道程序共享主存的某些段 [参考答案] (6)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