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内核的几种锁介绍.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spinlock(自旋锁)、mutex(互斥量)、semaphore(信号量)、critical?section(临界区)的作用与区别Mutex是一把钥匙,一个人拿了就可进入一个房间,出来的时候把钥匙交给队列的第一个。一般的用法是用于串行化对critical section代码的访问,保证这段代码不会被并行的运行。?Semaphore是一件可以容纳N人的房间,如果人不满就可以进去,如果人满了,就要等待有人出来。对于N=1的情况,称为binary semaphore。一般的用法是,用于限制对于某一资源的同时访问。?Binary semaphore与Mutex的差异:在有的系统中Binary semaphore与Mutex是没有差异的。在有的系统上,主要的差异是mutex一定要由获得锁的进程来释放。而semaphore可以由其它进程释放(这时的semaphore实际就是个原子的变量,大家可以加或减),因此semaphore可以用于进程间同步。Semaphore的同步功能是所有系统都支持的,而Mutex能否由其他进程释放则未定,因此建议mutex只用于保护critical section。而semaphore则用于保护某变量,或者同步。?另一个概念是spin lock,这是一个内核态概念。spin lock与semaphore的主要区别是spin lock是busy waiting,而semaphore是sleep。对于可以sleep的进程来说,busy waiting当然没有意义。对于单CPU的系统,busy waiting当然更没意义(没有CPU可以释放锁)。因此,只有多CPU的内核态非进程空间,才会用到spin lock。Linux kernel的spin lock在非SMP的情况下,只是关irq,没有别的操作,用于确保该段程序的运行不会被打断。其实也就是类似mutex的作用,串行化对 critical section的访问。但是mutex不能保护中断的打断,也不能在中断处理程序中被调用。而spin lock也一般没有必要用于可以sleep的进程空间。---------------------------------------------------------------------------------------------内核同步措施??? 为了避免并发,防止竞争。内核提供了一组同步方法来提供对共享数据的保护。我们的重点不是介绍这些方法的详细用法,而是强调为什么使用这些方法和它们之间的差别。??? Linux 使用的同步机制可以说从2.0到2.6以来不断发展完善。从最初的原子操作,到后来的信号量,从大内核锁到今天的自旋锁。这些同步机制的发展伴随 Linux从单处理器到对称多处理器的过度;伴随着从非抢占内核到抢占内核的过度。锁机制越来越有效,也越来越复杂。??? 目前来说内核中原子操作多用来做计数使用,其它情况最常用的是两种锁以及它们的变种:一个是自旋锁,另一个是信号量。我们下面就来着重介绍一下这两种锁机制。自旋锁??? 自旋锁是专为防止多处理器并发而引入的一种锁,它在内核中大量应用于中断处理等部分(对于单处理器来说,防止中断处理中的并发可简单采用关闭中断的方式,不需要自旋锁)。??? 自旋锁最多只能被一个内核任务持有,如果一个内核任务试图请求一个已被争用(已经被持有)的自旋锁,那么这个任务就会一直进行忙循环——旋转——等待锁重新可用。要是锁未被争用,请求它的内核任务便能立刻得到它并且继续进行。自旋锁可以在任何时刻防止多于一个的内核任务同时进入临界区,因此这种锁可有效地避免多处理器上并发运行的内核任务竞争共享资源。??? 事实上,自旋锁的初衷就是:在短期间内进行轻量级的锁定。一个被争用的自旋锁使得请求它的线程在等待锁重新可用的期间进行自旋(特别浪费处理器时间),所以自旋锁不应该被持有时间过长。如果需要长时间锁定的话, 最好使用信号量。自旋锁的基本形式如下:??? spin_lock(mr_lock);??? //临界区??? spin_unlock(mr_lock);??? 因为自旋锁在同一时刻只能被最多一个内核任务持有,所以一个时刻只有一个线程允许存在于临界区中。这点很好地满足了对称多处理机器需要的锁定服务。在单处理器上,自旋锁仅仅当作一个设置内核抢占的开关。如果内核抢占也不存在,那么自旋锁会在编译时被完全剔除出内核。??? 简单的说,自旋锁在内核中主要用来防止多处理器中并发访问临界区,防止内核抢占造成的竞争。另外自旋锁不允许任务睡眠(持有自旋锁的任务睡眠会造成自死锁——因为睡眠有可能造成持有锁的内核任务被重新调度,而再次申请自己已持有的锁),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