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15篇 .pdf

发布:2024-11-25约1.99万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15篇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1

最近读了一些关于教师心理学方面的书籍。非常有幸拜读了周国韬先生的

《积极心理学与教师心理调适》这本书,读完之后,令我感触颇深。为此,我表

达如下几点自己对于这本书的理解。

这本书为人们学会积极的心理调节、形成乐观向上的心态提供了有益的知识

和策略,掌握这些知识和策略对于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教师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积极心理学与教师心理调适》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选取了部分有助于教师心

理调适的积极心理学内容,因此命名为“积极心理学与教师心理调适”。我觉得

非常合理。书中采用了一些心理测量工具和训练程序,这些内容要求我们学习者

进行练习。并且有很好的平台对其内容进行辅导,以便使我们这些学习者更好地

理解有关的知识,学会运用有关策略进行心理调适。

书中介绍了“学习能力感”概念、“习得性无力感”等相关内容。其实使我

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介绍的有关“习得性无力感”的研究成果,已经被纳入到积

极心理学的领域之中。其中的情绪管理能力部分对于我们这些中学教师非常受用。

情绪管理能力是指管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控制情绪表达方式的能力。情绪管理

能力较强的人,一方面能够在适当场合表现出适当的`情绪;另一方面也善于调节

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例如,在正式聚会当中,适当表达喜悦的情绪,在悲伤的葬

礼上适度表达悲伤的情绪,在人际冲突中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善于调节气氛激

发他人的积极情绪或者善于安慰他人的消极情绪。情绪管理能力由以下四种能力

组成:对愉快和不愉快的情感保持开放心情的能力;根据对信息的判断和利用,

成熟地进入或远离某种情绪的能力;成熟地觉察自己和他人相关情绪的能力;管

理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

这本书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我会结合书中的方法与实际情

况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感到他们真的需要我们,我们不仅是学生前行

路上的指明灯,还是他们性灵的创造者,更是他们灵魂的塑造者。我会用适当的

方法与他们交流,减轻他们的压力,同事缓解自己。希望我们在心与心的交流上,

他们的学习,精神能更上一层楼。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2

1

怎样才能过上最好的生活?正在蓬勃发展的积极心理学提供了很多答案:我

们要善待他人,关怀他人,宽恕他人的过错,在日常生活中秉持和蔼与慈悲,以

及乐观对待未来。按照这些简单的方法去做,就能让我们保持健康快乐。

世上大多数的事情都不简单,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一样。善无恒善,恶无恒恶。

友善和关怀是好事,只要你善待和关怀的人值得你这么做。宽恕他人能带来满足

感,除非被宽恕的人不愿弥补自己的过错。对未来保持乐观可以让你精力充沛并

感到快乐,除非你是一个赌徒并相信下一盘赌局能大赢一笔。

我们已经把某些心理特质和心理状态标识为“积极”,把其余的那些标识为

“消极”,但研究人员吉姆·麦克纳尔蒂和弗兰克·芬查姆认为,“心理特质和

心理过程并没有积极或消极的本质;相反,心理特征促进还是破坏幸福,取决于

它们在什么情境下发挥作用。”

我们如何从积极心理学中去掉积极?麦克纳尔蒂和芬查姆认为,我们不要再

假设像友善这样的“积极”心理特质永远有助于增进幸福,而应深入去了解友善、

关怀、宽恕或仁慈在什么时候、对谁、在什么情境下才能真正增进健康快乐。此

话何解?

他们提出三个方法:

考虑情境。

为了理解心理特质和心理过程什么时候是有益的.,我们需要把它们放在社

会情境中进行考虑。“积极”心理特质和心理过程并非所有情况下都是积极的,

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它们实际上是有害的。宽恕你的配偶可以增强你们之间的关

系,如果她的过错只是忘了关灯,而且你很清楚她对自己的疏忽感到难过。但如

果她不断在你朋友面前贬低你,还从不感到后悔,那么宽恕可能就不是最好的做

法了。

考虑对象。

积极心理学运动帮助心理学家认识到,我们不能仅仅通过关注人类的问题去

理解人类的整体状况。同样,我们不能仅仅通过关注那些快乐的家伙去理解如何

提升幸福感。为了解开健康快乐生活的奥秘,我们不仅要在那些最佳生活的人身

上,也要在那些生活一团糟的人身上,检验心理特征的效果。有可能乐观只对某

些人有益,他们拥有某些值得期盼的东西。为了搞清楚这一点,我们不仅要在拥

2

有光明前程的大学本科生身上,也要在被诊断为四期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