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涯教育视角下普通高中选科指导实践模式的建构及检验.pdf

发布:2025-01-18约4.16万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JOURNALOF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

EducationalSciencesNo.2,2024

DOI:10.16382/ki.1000-5560.2024.02.005

生涯教育视角下普通高中选科指导实践

模式的建构及检验*

123

顾雪英陈华若陈实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中小学通用技术国家教材建设研究基地,南京210097;2.南京邮电大

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南京210023;3.南京审计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部,南京211815)

摘要:新高考改革将选择权交还给学生,不仅带来选择空间的放大和决策时间的前置,而且引发高

中生对未来愿景的更多期许。选科指导成为兼及学生当下选择与长远发展的重要契机和有力抓手。基

于生涯教育的视角建构涵盖选科指导目标之“谐和”、内容之“融和”、路径之“通和”、评价之“正和”为一

体的“4和”模式,并通过实践运用检验其效用和价值,旨在回应时代关切。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能显著

降低学生选科过程中的决策困难,提升学生生涯发展的成熟度,加深其对高中学习意义的理解,促进由表

层学习动机向深层学习动机的转化。实验结果一方面验证了生涯教育视角对于选科指导具有正向作用,

另一方面也在操作层面检验了“4和”实践模式的可借鉴性。

关键词:生涯教育;选科指导;实践模式;实验研究

一、生涯教育与选科指导:新高考改革的实践需求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确定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

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作为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主要目标(国务院,2014)。截至2022年,全国已

有29个省份分5批陆续启动新高考改革。新高考改革的一大举措即是新的选科制的推行,此次改革

打破之前“非文即理”式较为单一的选科模式。各省份相继出台诸如“3+3”或“3+1+2”等形式的选科方

案,由此带来的选科组合方式分别有35、20、12种之多,学生可以任选其中一种作为高考选考科目和

选科后的学业内容。

与改革开放40年来先后推行的“大文大理设科”“会考+高考设科”“3+X设科”相比,新高考改

革下设计的选科模式不仅突破了文理分科的壁垒,而且增加科目组合方式、前置选择分科的时间,体

现了普通高中教育任务的新变革。(边新灿,2019;石中英,2015)。这在制度设计上为学生提供了更多

选择可能性,使得学生可以在相对宽裕的时间、空间中,更为深入地感知高校,体认高中科目跟高校专

业的关联,强化自身特点跟高校专业需求的匹配性,自主锁定心仪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Chen等,

2021)。随着新高考的推行,多个省份也陆续出台学生发展指导或生涯教育相关的实施意见,对选科指

导提出了相关要求。然而实际推行中不管是执行过程还是结果检验却并不如人意(杨运,闫守轩,

2019)。

一方面,就选科本身而言,“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是学生选科的两大关键性政策诉求,但是高

一学生对它们的关注、认知往往并不到位,自主选择适合的选科组合较为困难。新高考启动初期,“高

*基金项目:2018年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项目“普通高中新型生涯规划教育研究与实验”;江苏高校哲学社会

科学研究项目“基于生涯教育理念的选科指导模型建构与实验研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