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一节区域特征..docx

发布:2017-01-27约2.94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题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一节 区域特征主备人王本江课时数1课型新授教学时间序号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描述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运用资料,说明高寒是青藏地区显著的自然特征。3.举例说明青藏地区地形、气候、水系、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4.说明青藏地区自然条件对畜牧业的影响。5.说出青藏地区主要农业区分布特点及原因。6.举例说明青藏地区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活方式,及其对高寒环境的适应。教学重点1.认识青藏地区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2.了解青藏地区主要畜种、农作物及主要农业区,说明自然特征对生产方式,及其对高寒环境的适应。教学难点运用资料,说明青藏地区地形、气候、水系、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分析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教材共设置两个题目:“世界屋脊”和“高寒农牧业”。首先通过阅读分层调色地形图,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山脉景观图,引出青藏高原“高”这一主要自然环境特征。然后由7月平均气温等值线图行出夏季的“凉”,进而得出气候的“寒冷”,从而得出本区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高”“寒”。由此进一步推出本区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使学生认识本区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同时,地形、气候又通过影响动植物的生长,进而影响到农牧业生产。教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讲述了自然条件对农牧业的生产的限制,又通过图文资料说明人类的生产生活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从而使学生感悟到人地关系的对立统一。一、情景导入(2分钟)二、学导达标学习任务一:世界屋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学习(4分钟)1.青藏地区的平均海拔在 米以上,有“ ”之称,主要自然特征是 。2.青藏地区主要是 牧场,著名畜种有 、 。3.在青藏地区的 谷地、 谷地等海拔较低的地区,分布着 农业。自主完成。合作展示(10分钟)合作展示引导学生观察青藏高原地区的两幅图,让学生描述。指导学生读图9-1-1,找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山脉,并计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青藏地区要比同纬度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温度大约低多少度?教师引导:海拔高,气温低,所以高原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图片演示:青藏高原景观。承转:高寒的青藏地区,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拉萨由于晴天多,阳光灿烂,有“日光城”的美誉,为什么会这样?教师总结:青藏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空气透明度好,太阳光线穿过时,热量耗损少,到达地面的热量多,所以青藏地区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是全国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其首府称为“日光城”。提问: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等许多大河均发源于这里,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总结回答情况。 学生描述:看到了山脉,说明青藏高原地区多高山,山上是白色的,因为气候寒冷,所以山上有积雪。找山脉、计算(约低24°C)。学生探究并回答:(略)讨论回答:地势高、多冰雪等。巩固训练(3分钟)1.下列地理事项中与青藏高原“高”“寒”无关的是 ( ) A.雪山连绵、冰川纵横 B.日照强烈、太阳能资源丰富 C.地热资源丰富 D.城镇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2.下列属于青藏地区自然景观的是 ( ) A.大面积的沙漠分布 B.大片茂密青翠的森林 C.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D.一望无际的草原3.下列不属于青藏地区丰富而洁净的能源的是( )A. 煤炭、石油 B.地热 C.水能 D. 太阳能自主完成,同位交流答案。学习任务二:高寒农牧业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学习(3分钟)1.青藏的 、藏绵羊是著名的畜种。2.在青藏地区的 谷地、 谷地等海拔较低的地区,分布着 农业。自主完成。合作展示(10分钟)合作展示出示图片:内蒙古牧场青藏高原牧场指导学生分析:以上牧场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会有不同?总结并提问:青藏地区的著名畜种有哪些?出示牦牛图片,让学生观察体态特征,思考这些特征适应了什么的环境特征?总结。承转:西北地区由于干旱,农业主要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或绿洲上,属于灌溉农业;那青藏地区农业属于什么类型?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总结:青藏地区由于地势高,气候寒凉,农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观察图片,回答:分别是草原牧场和高寒牧场。内蒙古高原是四大高原中最平坦广阔的高原,地面起伏不大,草场广布,成为温带草原牧场。而青藏高原气候寒冷,植被较少,牧场为高寒牧场。回答:牦牛、藏绵羊等。观察、讨论回答:牦牛的毛多而且长,可以卧雪保暖御寒,体矮身健,能爬山负重,适宜在高原上生活,被称为“高原之舟”。阅读85页课文,并在图上找出农业区,回答原因。巩固训练(2分钟)1. 游遍祖国大好河山的小明发现青藏地区的夏天特别凉爽,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气温低 B.海拔高,气温低C.风力强,气温低 D.降水多,气温低2. 下列反映青藏地区地理特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