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总论.ppt

发布:2016-05-19约5.82千字共5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以放射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介绍 一、放射治疗与手术的并用 1、原发灶手术,转移灶放疗:精原细胞瘤 2、原发灶放疗,转移灶手术:喉癌 3、术前放疗:宫体癌、上颌窦癌、进展期直肠癌 4、术中放疗:腹腔肿瘤 5、术后放疗:临床应用最多 6、原发灶放疗,淋巴引流区行术后预防性照射:乳腺癌 7、为方便RT的手术:喉癌RT前的气管切开 二、放射治疗与化学疗法的并用。 三、手术、放疗、化疗三结合的综合治疗。 精确放射治疗技术的开展 立体定向放疗技术(SRS,SRT) ——X刀;γ刀 三维适形放疗技术(3D-CRT) 适形调强放疗技术(IMRT)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 1951年,瑞典学者Leksell首先提出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 通过计算机和立体定位系统,将钴-60r射线或加速器X射线聚焦在肿瘤靶区,一次给予大剂量照射。 ——X刀、γ刀 立体定向分次放射治疗(SFR): 利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定位、体位固定及治疗计划系统, 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给予分次照射。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 三维适形放疗(3D-CRT) 3D-CRT特点: 适形 照射野的形状与靶区形状一致 每个与射野线束垂直的平面上,放射线的强度一直 3D-CRT实现方式: 非公面多固定野适形照射法 同步挡块法 循迹扫描法 多叶准直器法(MLC) 适形调强放疗(IMRT) 适形要求放疗高剂量区的分布形式从三维方向上与病变靶区形状一致,正常组织耐受量显著减少。 调强要求把区内剂量分布均匀。 剂量分割方式 剂量分割的依据: 分次照射剂量 两次照射之间的时间间隔 总治疗时间 临床常用分割方式 常规分割 非常规分割 非常规分割 低分割照射 超分割照射 加速超分割照射 近距离放射治疗的特点 1、治疗靶区局部的剂量较高, 周围正常组织的受量较低 2、照射治疗时间较短 3、可以连续照射或分次照射 后装技术 后装治疗机 近距离放射治疗常用核素 137Cs、60Co、192Ir 125I、198Au、226Ra 252Cf、241Am、169Yb 75Se、145Sm、103Pb 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方式 腔内照射、管内照射 组织间插值照射 术中置管放射治疗 敷贴治疗 粒子植入照射 血管内介入放疗 高传能线密度及重粒子的应用 传能线密度(LET): 粒子在单位长度上释放的能量率,用keV/U表示。 高LET射线>100 keV/U ;低LET射线< 10 keV/U 。 临床使用的重粒子: 中子、质子、氦离子、重离子、负π介子等。 质子加速器 常规放射治疗技术 常规照射治疗技术(按源到治疗部位的距离分类) 标准源皮距(SSD)照射技术 放射源到患者皮肤表面的距离为100cm 等中心(SAD)照射技术 放射源到病灶中心的距离保持100cm 旋转(ROT)照射技术 与SAD相同,源瘤距不变,机架旋转代替机架成角 按射线束布局分类: 共面照射 、 非共面照射 常规放射治疗技术 照射野设计 单野照射 两野对穿照射 两野交角照射 (楔形板) 相邻野照射 照射野(切线野、体表野、对穿野) 乳腺癌术后传统放疗 努力学习……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总 论 泰安市中心医院放疗科 陈祥明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学时安排 周次 日期 星期 节次 授课内容 学时 1 3.10 三 5-6 第一章 总 论 2 2 3.17 三 5-6 第二章 放射治疗物理学基础 第三章 放射治疗生物学基础 2 3 3.25 三 5-6 第四章 常用放射治疗设备 2 4 3.31 三 5-6 第五章 放射治疗计划的设计与执行 2 5 4.7 三 5-6 第六章 放射治疗剂量学基础 2 6 4.14 三 5-6 第七章 特殊放射治疗技术 2 7 4.21 三 5-6 第八章 现代放射治疗技术(一) 2 8 4.28 三 5-6 第八章 现代放射治疗技术(二) 2 9 5.5 三 5-6 第九章 常见肿瘤的模拟定位技术 2 10 5.12 三 5-6 第十章 常见肿瘤的照射摆位技术 2 11 5.19 三 5-6 第十一章 常见肿瘤的放射治疗技术 2 12 5.26 三 5-6 第十二章 放射治疗过程的质量保证与放射防护 2 13 6.2 三 5-6 常用放疗设备、加速器操作; 模拟定位、体模制作 IMRT靶区勾划、计划设计、模拟操作 2 14 6.9 三 5-6 2 15 6.16 三 5-6 2 16 6.23 三 5-6 复习 2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放射治疗基本概念 放射治疗学简史 放射治疗学的内容 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立体定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