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空气的热胀冷缩.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育活动方案:空气的热胀冷缩
题目:空气的热胀冷缩
运用对象:幼儿园大班
教学建议:室内进行(活动适于小组形式或家庭活动)
活动目的: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通过活动使幼儿了解空气在温度升高时膨胀,温度降低时收缩。
活动资源:
耐温塑料瓶,预先在其中下部钻三、四个小眼,用红笔圈出;
冷水、热水;
气不太足的小球若干;
装有红色小水柱吸管,口服液小瓶;
实验记录表格;
笔。
试 验 记 录
实验物品
实验猜想
实验结果
内容及过程:
激发幼儿兴趣:今天,老师给你们做个小实验,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出现;
感知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师先把塑料瓶放入凉水中让幼儿观察有什么现象(无变化);
在塑料瓶顶部浇热水,然后放入凉水盆中,让幼儿观察提问: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水被吸进去),(瓶子里装的都是空气,浇热水时瓶子中的温度升高,空气宝宝感到热了,就动了起来,越动越快,四处飞散。瓶子里装不下了,就有一部分空气宝宝从小眼中钻了出来;放入凉水中,温度降低了,空气宝宝感到冷了,就抱紧手缩了起来,体积缩小了,瓶子中有了剩余的地方,水就被吸入)。
在塑料瓶顶部又浇热水,让幼儿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有水刺出水)(空气宝宝又感到热了,又伸胳膊伸腿,活动的越来越快,四处飞散体积胀大了,把水顶了出来)。
探索空气的热胀冷缩(分两组进行):
a)会移动的水柱:
1、教师出示工具(装有红色小水柱的吸管,穿过瓶塞插入口服液中,凉水,热水)组织幼儿讨论如果把小瓶放到凉水或热水中,水瓶中的水柱会有变化吗?会有怎样的变化?
2、请幼儿说说自己的猜想及其原因;并把各自的猜想记录下来
3、幼儿动手实验验证自己的结论(记录下来);
4、讨论如不用这些辅助材料如何使小水柱移动;
5、幼儿动手实验把方法记录下来(1、用手紧握小瓶,吸管中的小水柱右移,手离开后小水柱左移。2、放在阳光下、阴凉或有风的环境中)
会变的小球:
1、教师出示小球若干,让幼儿自己玩;
2、提问:你们发现手中的小球有什么问题(拍不起来,有些瘪),为什么?(气不足);
3、让幼儿结合实验讨论如果把小球放到凉水或热水中,小球会有什么变化?
4、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猜想及其原因;记录下来
5、幼儿动手实验证实自己的结论并记录下来;
6、讨论如不用这些辅助材料如何使小球鼓起来,瘪下去;
7、幼儿动手实验并把方法记录下来
8、幼儿介绍自己的发现
c)教师小结:空气在温度升高时膨胀,温度降低时收缩。
分析:
最好的学习是让学习者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学习过程。本次活动就是通过组织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活动让幼儿在玩中不知不觉地了解了空气热胀冷缩的物理性质。
教师在活动中是材料的提供者,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许多材料,让幼儿通过这些材料发现空气热胀冷缩的物理性质。同时,教师又是活动的观察者,教师始终在观察幼儿的活动,并及时帮助幼儿将有益的经验进行终结整理。另外,教师还是幼儿活动的引导者,教师引导幼儿在活动中进行观察,然后进行总结。
活动中,幼儿始终是积极的,主动的参与者,心情是愉悦的,幼儿对此次活动非常感兴趣,能积极参加探索活动,回答问题非常踊跃,能对实验做出科学分析,有继续探索的愿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