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一化学配套课件(人教版-必修1)-第1章-第2节-第3课时--物质量在化学实验中应用.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4)选择容量瓶的原则 选择容量瓶遵循“大而近”原则:所配溶液的体积等于或略小于容量瓶的容积。因为容量瓶的规格是固定的,配制溶液时要根据溶液的体积选择匹配的容量瓶。 (2)误差分析(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为例) 可能引起误差的一些操作 过程分析 对c的影响 m V 称量过程 误差分析 称量时间过长 减小 - 偏低 用滤纸称NaOH固体 减小 - 偏低 物质、砝码位置放反(使用了游码) 减小 - 偏低 可能引起误差的一些操作 过程分析 对c的影响 m V 配制 过程 误差 分析 移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水 不变 不变 无影响 转移液体时有少量洒落 减小 - 偏低 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减小 - 偏低 未冷却到室温就注入定容 - 减小 偏高 定容时水加多后用滴管吸出 减小 - 偏低 定容摇匀后液面下降再加水 - 增大 偏低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 减小 偏高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 增大 偏低 (3)仰视或俯视刻度线图解 ①仰视刻度线(图1)。由于操作时是以刻度线为基准加水,仰视时,最先看见的是刻度线,刻度线低于凹液面的实际读数,故加水量偏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结果偏低。 ②俯视刻度线(图2)。与①恰好相反,刻度线高于凹液面的实际读数,使得加水量偏小,结果偏高。 (2012杭州高一检测)用18 mol/L浓硫酸配制100 mL 3.0 mol/L稀硫酸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计算所用浓硫酸的体积;②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③溶解;④转移、洗涤;⑤定容、摇匀。 回答下列问题: (1)所需浓硫酸的体积是______mL,量取浓硫酸所用的量筒的规格是______。(从下列中选用) A.10 mL B.25 mL C.50 mL D.100 mL (2)第③步实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步实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情况对所配制的稀硫酸浓度有何影响?(用“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填写) A.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残留有少量的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所用过的烧杯、玻璃棒未洗涤______ D.定容时俯视溶液的凹液面______ 解析:(1)用浓硫酸配制100 mL 3.0 mol/L稀硫酸,需要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1 L×3.0 mol/L=0.3 mol,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0.3 mol÷18 mol/L=16.7 mL,故选用25 mL的量筒;(4)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会吸水,其浓度变小,因量取的浓硫酸体积不变,故所含溶质减少,导致所配制稀硫酸的浓度偏小;容量瓶残留有少量的水,不会影响浓度,未洗涤烧杯、玻璃棒,溶质会损失,浓度偏小;定容时俯视溶液的凹液面,液面实际未到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大。 答案:(1)16.7 B (2)先向烧杯中加入30 mL蒸馏水,然后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3)继续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离刻度线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中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为止。塞紧瓶塞,倒转摇匀 (4)A.偏小 B.无影响 C.偏小 D.偏大 【误区警示】当所配溶液体积没有对应容积的容量瓶(容量瓶容积有100 mL、250 mL、500 mL和1 000 mL)时,应选择比所配制溶液体积大且最接近的容量瓶,如配制350 mL溶液应选择500 mL容量瓶。 【针对训练】2.实验室欲用NaOH固体配制1.0 mol/L的NaOH溶液240 mL: (1)配制溶液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称量 ②计算 ③溶解 ④摇匀 ⑤转移 ⑥洗涤 ⑦定容 ⑧冷却 ⑨摇动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本实验必须用到的仪器有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________。 (2)某同学欲称量NaOH的质量,他先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所示。烧杯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g,要完成本实验该同学应称出________g NaOH。 (3)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是正确的,下列操作会引起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 A.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 D.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