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模块式接线子接续法.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4讲 模块式接线子接续法; ; 模块式接线子由底板、主板和盖板三部分组成。主板由基板、U形卡接片、刀片组成。基板由塑料制成上、下两种颜色。靠近底板一侧与底板颜色相同,一般为金黄色,靠近盖板一侧与盖板颜色一致,一般为乳白色。一般用底板与主板压接局方芯线,主板与盖板压接用户芯线。 ;模块式接线子的结构; 目前常用的模块式接线子有国产和进口(主要3M公司)两大类。 ;用 途;表4—5 3M公司卡接排型号及选用表
;模块式接线子接续工具;接续机头:是安装模块式接线子及进行接续的部件。它由两边的金属挡板、带色谱的进线板、蓝色分线齿和两排导线固定弹簧组成。
电缆固定架:安放两侧(局方和用户方)已剖开护套的电缆,两侧各由一组皮带和皮带钩组成。
接续机头支架:由接续机头固定夹及横动杆组成。
检线梳:用于检查卡线质量,左移时仅显示A线,右移时仅显示B线。
开启钳:用于开启未卡接好芯线的模块式接线子。
测试插针:接续完成后,从模块式接线子测试插孔插入,检测接续质量,尾部导线可接测试仪表。
修补工具:有大、小两种,主要用于修补个别未卡好的芯线,重新卡接好。
压接器:提供导线压接时的动力,常用手动液压器。它常由液压器主体、夹具和高压软管等组成,液压器提供30MPa的压强,可对顺好线的底、主、盖板进行压接,加压时先旋紧气闭旋钮,上下扳动手柄,听到液压器发出“唧、唧”声时,压接工序完成。 ;如图4—11为模块式接线子接续工具——压接器。 ;1.按设计要求的型号选用模块式接线子。
2.接续配线电缆芯线时,模块下层接局端线,上层接用户端线;接续中继电缆芯线时,模块下层接B端线,上层接A端线;接续不同线径芯线时,模块下层接细线径线,上层接粗线径线。
3.模块排列整齐,松紧适度,线束不交叉,接头呈椭圆形。
4.无接续差错,芯线绝缘电阻合格。 ;1.准备工作和接口开长
2.模块型接线子直接
3.芯线复接 ;(1)准备接线工具及接续器材,安装接线架,并把接线机头装在接线架上。
(2)电缆接续长度及模块式接线子排数,应根据电缆对数、芯线直径及接头套管的直径等确定。??排模块式接线子接续尺寸可参考表4—6。 ;对 数;(3)全塑电缆护套开剥长度,根据电缆芯线接续长度而定。一般一字型接续(直接头)开剥长度至少为接续长度的1.5倍。例如:接续长度为483mm,则护套开剥长度至少为483×1.5=724.5mm,如图4—12所示。 ; 若为折回直接,塑料护套开剥长度至少为接续长度的2倍,并另加152 mm。例如接续长度为483 mm,则护套开剥长度至少为483×2+152=1118 mm。
为了简化计算,一般也可乘2.5倍,无需另加152 mm(483×2.8=1207.5 mm)。; ;模块接线子的排列及间隔图;图4—14 电缆、支架及接线机头的位置图;(1)在接续器头内安装衬板。
(2)检查芯线固定弹簧是否符合适当的线径。
(3)将模块的底板4000—D(金黄色)置于固定座内。
(4)取出局向(中继线为龙头局向)相应100对线,按色谱取出第一个25对线,根部以色带结扎后,按照色谱次序用手的拇指和食指引导每一对芯线通过接线机头和底板置入固定弹簧夹紧,使A线在左、B线在右。
(5)用检查梳检查A、B线及色谱是否正确。
(6)安装4000—D主板(下为金黄色,上为乳白色)置于底板上。 ;(7)取出用户(中继线为龙尾局方)相应百对中的25芯线,重复第6步骤。
(8)25对芯线就位后,安装4000—D盖板(乳白色)于主板上。
(9)每次排完芯线后,放上模块主板或上盖板前务必用检查梳检查A线或B线是否有排错或有空线槽。
(10)将液压压接器固定夹内沿的凸梢置于接续器头的凹槽内。;(11)转动固定夹至直立位置,使压接器固定夹固定于接续器上。
(12)旋紧释压活门,压接模块。
(13)拉去切掉的芯线。
(14)放松释压活门,拆卸压接器。
(15)不断调整接续器与被接续芯线间位置,重复上述接续步骤直到全部芯线接续完毕。
(16)各接续完成的模块应标注线号。;(17)整理模块,使模块的芯线部分朝向缆芯,模块排列成圆形,将塑料带扎在两模块间的芯线部分。
(18)用双手紧握模块,以面向局方作逆时针转动,使芯线全部包容在模块圈内以后,用聚乙烯带将模块两侧扎紧。如图4-27所示。;(1)芯线复接应与相应的直接接续同时进行。
(2)将被复接的分支电缆进行线序编排,使芯线束环头后,在另端电缆切口处附近固定,见图4—28。;(3)打开主干电缆已完成接续的相应模块的盖板,在打开盖板前应仔细检查复接线束,被复接线束的超单位色带、基本单位色带与设计规定的复接线序是否相符。
(4)安装4005—D复接模块的主板于4000—D主板之上,并以手指压紧。
(5)取出分支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