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服装(旗袍)台南应用科技大学.ppt

发布:2017-04-22约2.18千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中國服裝的歷史與演變;第一單元;;旗袍量身法 1.衣長 2.胸位(胸高) 3.胸圍 4.乳距(胸距) 5.小腰位(前腰長) 6.小腰圍(下腰圍) 7.腹位(中腰長) 8.腹圍(中腰長) 9.臀位(下腰長) 10.臀圍(下腰圍) 11.腿一位 12.腿一圍 13.腿二位 14.腿二圍;量身要點; (4) 乳距(胸距):左右乳尖距離。 (5) 小腰位(前腰長):從起點量至小腰。 (6) 小腰圍:繞腰一週,加3~4公分,或兩指同量,前後差1~2          公分。 (7) 腹位(中腰長):小腰下10~11公分處為腹位,一般身材約在50公分            左右。 (8) 腹圍(中腰圍):繞腹一週,可挪動即可,或量緊加2公分,前後差1~            2公分,腹越大差數越多。 (9) 臀位(下腰長):腹下10~11公分為臀位,一般身材約在60公分左            右。 (10) 臀圍(下腰圍):繞臀一週加4公分,腹大者加5公分,老年人者或喜穿            寬者加6公分。 (11) 腿一位:臀下6.5公分處。 (12) 腿一圍:臀圍1/4尺寸減0.2做為腿一圍1/4尺寸。; (13) 腿二位:臀下13公分處。 (14) 腿二圍:腿一圍1/4尺寸減0.5做為腿二圍1/4尺寸。 (15) 叉口位(叉高):叉口位以膝蓋為中心向上量約15公分為”圖圈1”叉口位            (叉高變的位置不可低於膝位)。 (16) 叉口圍:叉口寬一週比臀圍一週小6~8公分,即(臀圍)/4小1.5~2         公分,喜寬鬆些減1公分即可,最多不可超過2公分,即一週           不可比臀小8公分以上,否則脫時拉不上。 (17) 肩寬:從左肩骨量至右肩骨。 (18) 袖長:      1、無袖:三種長度--與肩同寬                 比肩寬多1~1.5公分 比肩寬窄1~1.5公分      2、短袖:臀到肘的1/3           臀到肘的1/2           肘彎曲上的短袖長度標準是與乳峰成水平線;     3、中軸長:以肘以下10公分為標準,或與帚與手眼骨的中間。      4、長 袖:1/2處加2.5~3公分。   (19) 袖口:        1、無袖:照袖長位置,圍繞一週(將手提高)再將放下感覺稍緊 即可。        2、短袖:加2指同量(1/2加2公分)至肘長1/2加2~6公 分。        3、長袖:1/2處加2.5~3公分。   (20) 台肩(掛肩):延腋下手臂之處量一週(四周保持水平貼住手臂再加4.            5公分,可隨個人喜好而增減,另一量法是由肩寬處沿            腋下量一週不在加尺寸)。 (21) 前平:以前掛肩(掛肩及肩端至腋下)2/3處為起點,保持水平量至另         一端掛肩2/3處。 (22) 後平:與前平量法相同。   (23) 領口:貼住頸子量下端一週加1公分,若脖子粗或喜歡穿寬鬆者可放        1.5~2公分,若穿旗袍在領下端量一週再減1公分。;  (24) 前領高:由領頭進3~3.5公分處,由上端量至領擺。   (25) 後領高:由領頭進4~5公分(頸子長或禮服可作高些),如穿旗袍量是          在後領中心處(後領中心)。   (26) 前腰長:由起點經過BP點量至小腰位。 (27) 後腰長:由起點量至後腰位(後背去短份是前腰長與後腰長的差距)。   (28) 肩斜:        1、由起點量至後腰位。        2、由肩端處量至小腰位(及肩腰長)        3、圖圈”1”減圖圈”2”的差數及肩斜份。;製作應具備的工具;布料選擇與處理:;旗袍裁剪法注意事項;傳統落地旗袍製圖;前片細部製圖;原型使用製圖法;襟的變化;袖子的變化;領子的變化;排布對花取底襟布;裁布正面圖及大襟貼邊;縫製流程; 拾 、試穿補正。 拾壹、車衿子。 拾貳、緄衿及大襟,底襟處滾至4.5公分(斜針縫後,置領勾於衿上0.8公分處固 定左右密合,在罩內裡於衿上,衿上斜針縫或星止縫。) 拾参、緄袖孔、及前後叉至裾口(脇邊緄至叉止)各自把緄條折好假縫。 拾肆、置牽條於後片左、右,前置右片,放到叉下2公分處。車縫時左脇邊車至 叉止。 拾伍、右拉鏈處,置牽條於前、後片,先置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