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氧化呼吸链与氧化磷酸化.ppt
铁硫蛋白(铁硫中心)分子中常含2或4个Fe(称非血红素铁)和2或4个对酸不稳定硫,其中一个Fe原子能可逆地还原而传递电子。在NADH脱氢酶和琥珀酸脱氢酶中均含有多个不同的铁硫蛋白,它们可将电子由FMNH2(或FADH2)转移到泛醌上。返回第32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泛醌是一种脂溶性的醌类化合物,其分子中的苯醌结构能进行可逆的加氢反应,故也属于递氢体。返回第33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细胞色素细胞色素属于电子传递体,其传递电子的方式如下:2Cyt?Fe3++2e-2Cyt?Fe2+细胞色素是属于色蛋白类的结合蛋白质,辅基是铁卟啉的衍生物,因其有颜色又普遍存在于细胞内,故称为细胞色素。根据其结构与吸收光谱的不同可将细胞色素分为a、b和c三类。细胞色素c的结构示意图返回第34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35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36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37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38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39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三节氧化磷酸化
一、化学渗透理论Mitchell在1961年提出了氧化磷酸化的机制-化学渗透理论(chemiosmotictheory)。
Mitchell认为:还原型辅酶的氧化可以产生跨膜(线粒体内膜)的质子浓度梯度,而这一质子梯度又可以进一步驱动ATP的形成。
第40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化学渗透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偶联需要完整的线粒体内膜。膜对带电的溶剂是不通透的,否则质子浓度梯度将消失,离子代谢物通过特殊的转运体跨过膜。通过电子传递链的电子传递产生质子浓度梯度,使得线粒体内膜外侧(膜间隙)的H+浓度升高。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ATP合成酶在跨膜的质子转移驱动反应中催化ADP磷酸化。
第41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ATP合成机制1979年PaulBoyer提出了ATP合成的结合-变换机制(binding-changemechanism),他认为:ATP合成酶含有3个催化部位,在任一给定时间,每一部位处于不同的构象:开、松弛、或紧缩。所有3个催化部位都依次经历上述3种构象变化。第42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ATP的形成和释放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步骤:一分子的ADP和Pi结合在开部位。质子跨过线粒体内膜进入基质,引起3个催化部位发生构象变化。开构象(含有新结合的ADP和Pi)转变为松弛部位,已被ADP和Pi填充的松弛部位转变为紧缩部位,载有ATP的紧缩部位转变为开部位。ATP从开部位被释放出来,同时在紧缩部位ADP和Pi缩合形成ATP。第43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44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P/O比指一对电子通过呼吸链传递到氧所产生的ATP分子数。ATP合成与质子浓度梯度紧密偶联,即ATP合成伴随着质子浓度梯度的下降。三个电子复合物I、III和IV传递大约导致线粒体内的10个H+转移到膜间隙(复合物I转移4个H+;复合物III转移4个H+;复合物IV转移2个H+)。经ATP合成酶流回线粒体基质可以驱动2.5个ATP的合成。第45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而象那样从支路复合物II进入电子传递链的电子经复合物III传递到复合物IV,只能驱动6个质子的转移。而象对二(二甲氨基)苯二胺那样直接提供2个电子给复合物IV可以使2个质子转移到膜间隙。
第46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氧化磷酸化抑制剂氧化磷酸化抑制剂可分为三类,即呼吸抑制剂、磷酸化抑制剂和解偶联剂。一、呼吸抑制剂这类抑制剂抑制呼吸链的电子传递,也就是抑制氧化,氧化是磷酸化的基础,抑制了氧化也就抑制了磷酸化。呼吸链某一特定部位被抑制后,其底物一侧均为还原状态,其氧一侧均为氧化态,这很容易用分光光度法(双波长分光光度计)检定,重要的呼吸抑制剂有以下几种:第47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鱼藤酮、安密妥、杀粉蝶菌素:专一抑制NADH→CoQ的电子传递。2、抗霉素A(actinomycinA)由霉菌中分离得到,专一抑制CoQ→Cytc的电子传递。3、氰化物、叠氮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