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日本核泄漏反思分析报告.ppt

发布:2016-05-25约字共3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核安全”神话的破灭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反思 目 录 核能的发展史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 1898年,居里夫人与居里先生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钋 1902年,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质能转换公式 1914年,卢瑟福通过实验确定氢原子核是一个正电荷单元,称为质子 1935年,查得威克发现中子 1938年,奥托.哈恩用种子轰击铀原子核,发现核裂变 1942年,美国芝加哥成功启动世界第一座核反应堆 1945年,日本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 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后 核能源的简介 核裂变(Nuclear fission)又称核分裂,是一个原子核分裂成几个原子核的变化。 核裂变 只有一些质量非常大的原子核像铀(yóu)、钍(tǔ)等才能发生核裂变。 原子核在发生核裂变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称为原子核能,俗称原子能。 核能源是利用核反应堆中核裂变所释放出的能量进行发电、武器开发其他方面的应用。 核能源的应用 核能是把“双刃剑”。视频\核能-新能源世界的巨人_baofeng.mp4 利益 危害 核能源的应用 以核反应堆及蒸汽发生器代替火力发电的锅炉,以核裂变代替矿物燃料的化学能。 核能的优点 核能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能源,又是高度浓集的能源; 核电是清洁的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 核电的经济性优于火电及风力; 以核燃料代替煤和石油,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 核能的缺点 核泄漏分为核电站核泄漏,核武器使用造成的核泄漏,在现代战争中核武器应用受到限制,所以当今世界主要存在的核泄漏为核电站核泄漏。 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是指核反应堆里的放射性物质外泄,造成环境污染并使公众受到辐射危害. 今天世界,全球的核能开发规模和力度不断在加大。据“世界核协会”提供的数据:现在全球已有443座核电站,而未来15年内,核电站数目将翻一倍,地球俨然成了“核地球”。 世界各地核电站分布图 世界上现有核电站共计443座,只有大洋洲未建设核电站。 核泄漏-历史回顾 1957年,克什特姆附近的马雅克核电站发生核泄漏。 1979年3月28日,美国宾夕法尼亚洲的三英里岛核电站2号反应堆发展泄漏。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视频\探索 切尔诺贝利核灾区生物(流畅).f4v 1989年10月,巴德罗斯核电站1号机组发生火灾,导致核泄漏。 2011年3月12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视频\实拍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瞬间.mp4 以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为例 2011年3月12日,日本东北部海域11日发生8.8级强烈地震后,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严重故障,发生核泄漏。 核污染扩散的途径 核辐射的危害特点 危害范围大 持续时间长 放射性沉降物是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在体内达到一定剂量时就会产生有害作用。 核能源使用的反思 日本福岛核电站的爆炸使人们在此想起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的惨景,也使人们对“核技术”的安全神话产生怀疑,人们认识到人类任何特大型灾难,都可演变成全球灾难。 同时也使人们在科技与文明伦理之间难以抉择。 核辐射全球性扩散 据报道,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后,在全球各地均监测到微量放射性物质,包括:美国、俄罗斯、菲律宾、法国、瑞典等。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据监测到人工合成放射性元素碘-131. 据报道,各种放射性元素已经从陆地、空中扩散到海洋、冰川中。 恐慌全球性蔓延 各种人群受核辐射影响排序 胎儿、儿童、青少年、老人 胎儿:细胞分裂是最快的,辐射的影响就会越明显; 儿童:受辐射较大的儿童若干年后得甲状腺癌的概率要比普通儿童高出3-5倍; 青少年:甲状腺功能正常,代谢活跃; 老人:甲状腺功能相对青壮年不活跃,代谢较迟缓; 核辐射可能会引起的疾病,引发全球民众的极大恐慌。 1、居民撤离。 2、疯狂购盐风波。 3、购买碘化钾药品风波。 全球性大动作 全球多个国家包括:德国、瑞士、意大利等3个国家宣布停止核能发电的项目。中国也宣布要严格审批目前几个核电站的建设视频\中国谨慎重启核电站建设 3年不安排内陆项目.mp4。 /program/newsupdate108471.shtml 全球性损失 福岛核事故不仅对日本本土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也对全世界经济产生巨大的冲击。 /program/newsupdate108471.shtml 各国因宣布弃核或降低核能的利用,使全球的能源使用成本大幅度增加,而因停建、关闭、事后处置等相关费用也将是一笔天文数字。 各地因为救助受灾地区民众及治理核辐射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心理影响、经济影响在未来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program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