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事故打捞处理方法.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钻井井下事故打捞处理方法 王从劳 2007.4 第一部分 钻井事故发生原因及性质的分析判断 由于钻井井下事故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事故的性质有许多种,处理方法也不一样;所以分析事故发生原因,判断事故性质,是处理井下事故的首要工作。其重要性相当于医生给病人诊断病情,只有通过各种现象及获得的信息,准确无误的诊断出病情,才能对症下药。在处理井下事故时只有正确的分析事故原因,判断事故性质,才能够做到采用正确的快捷的处理方法。否则,就有可能因处理方法不当而造成事故恶化。 (一)井下事故分析方法 通过对井下情况,钻具结构,事故发生经过,现象,卡点测试等信息和情况的综合分析后,确定事故原因和事故性质,拟定处案。 井下事故处理程序图 1.井下情况分析 井下情况分析是指对井下所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包括井深,层位,岩性,地层压力梯度,井身结构,井身质量,产层,漏层,钻井液性能.钻进及循环是否正常等。同时要对事故发生后井下情况的变化现象进行了解和分析。 2. 事故发生经过 由于井下事故可以发生在钻进,起钻,下钻.堵漏及处理井下复杂等工况中,在不同的工况中事故发生过程就不一样;因此,分析事故发生经过,可获得弄清事故发生原因和事故性质的重要信息。 3.事故发生现象 不同的井下事故,其发生原因和性质有着不同的现象和特征,例如:泵压变化现象、能不能建立循环、返出岩屑是否异常、岩性是否与钻屑相同、用螺杆钻进时钻柱能不能转动等现象。分析事故发生的现象同样可以获得确定事故发生原因和性质的重要信息。 4.钻具结构 不同的钻具结构,就可能有不同卡钻原因卡钻性质和被卡位置。有稳定器的钻具结构,就有可能因为井径,落物等原因,卡点在稳定器位置;使用5〝钻杆+7〝钻铤的钻具组合,井身质量差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发生键槽卡钻。 5.卡点测试信息 用826型(或升级产品AES)测卡仪测试卡点,根据测卡仪器提供的井下钻具自由状况,卡点位置等信息,结合以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来判断卡钻性质。 (二)常见的几种卡钻事故的现象、原因和应具备的条件分析 1、压差、粘吸卡钻 发生压差、粘吸卡钻一般有以下条件: (1)钻井液性能不好,失水量大、滤饼厚、固相含量高、润滑性差。 (2)地层孔隙压力和钻井液液柱压力的压差较大,例如四川地区“梁山”与“黄龙”的地层压力梯度相差较大,钻井液液柱压力要平衡梁山的地层孔隙压力,对压力梯度相对较低的“黄龙”必然会形成一个较高的正压差。 (3)在漏失层或渗透性较好的地层的滤饼较厚,堵漏材料也会增大滤饼厚度和摩阻力。 (4)钻遇盐水层或石膏层时,钻井液受到钙的侵污后性能变坏,失水和滤饼迅速增加。 发生压差、粘吸卡钻有以下原因: (1)钻柱在裸眼井段处于静止状态。 (2)堵漏施工时,钻具组合不合理,钻柱下过漏失层,未及时的大幅度活动钻具。 (3)措施不当,如清水和泥浆交替使用。 压差、粘吸卡钻有以下现象: (1)卡点位置在钻铤或钻杆部位。 (2)卡钻前后循环正常,泵压没有变化。 (3)卡钻后,如活动钻柱不及时,卡点有可能上移。 2. 沉砂卡钻 沉砂卡钻有以下原因: (1)钻井液悬浮岩屑能力差,停泵后岩屑下沉快,搭成砂桥,堵塞环空,埋住钻具造成卡钻。 (2)排量过小,岩屑不能及时上返,停泵后形成砂桥。 (3)用清水或无固相钻井液钻井时,由于钻时快,携砂能力差,停泵后岩屑快速下沉形成砂桥。 (4)短路循环造成井底排量小,岩屑不能返出,越积越多而引起卡钻。 (5)大井径(大肚子)井段堆积岩屑,停泵后岩屑垮塌埋住钻具。 沉砂卡钻有以下现象: (1)钻井过程中返出岩屑较少。 (2)卸开方钻杆后从钻杆水眼内反喷钻井液;接上方钻杆开泵时泵压很高甚至憋泵。 (3)上提遇卡,下放遇阻,不能转动钻柱或转动时蹩劲很大。 3.坍塌卡钻 井塌的原因很多,今天,我们只分析几个比较直观的原因。 (1)钻井液失水量较大,矿化度小,侵泡时间较长,使泥页岩水化膨胀发生坍塌。 (2)钻井液密度偏低,不能稳定井壁,松软地层容易坍塌。 (3)起钻未灌足钻井液或钻头泥包产生的抽吸作用使液柱压力下降造成井塌。 (4)短路循环刺塌井壁,造成卡钻。 (5)井漏使液柱压力下降造成井塌。 (6)溢流或井喷使液柱压力下降造成井塌。井喷时油气流冲刷井壁,当被冲落的砂石增加到油气流无力将其举升到地面时,就堵塞了环空造成卡钻。 (7)其他人为因素,如破坏键槽、发生顿钻、卡钻后震击等,也会引起井塌。 坍塌卡钻有以下现象: (1)钻井液带出粒状或块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