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视新闻直播的思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电视新闻直播的思考
上海电视台 曹旭
直播是最能发挥电视传播优势的节目形态
“没有现场就没有电视新闻”——这句话虽然武断,但其中要义在于:新闻的魅力就在现场。呈现给观众最原生态的新闻事件。声画同步,即时传送,极富现场感、冲击力、表现力、感染力,这是其它媒体所难以达到的。
但就目前来说,国内电视日常新闻的现场直播要达到较高标准的常态化播出,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因为目前的情形是:在实物层面,我们才刚达到现场而已。至于直播,还没有开始;在观念层面,我们显然没有充分意识到一个最基本的事实——现场并非直播”。其实,直播所能依赖的理论空间十分狭小,最有魅力的直播往往是不可预知的。所以直播的驾驭能力和经验非常重要。
媒体对比分析
BBC-world直播的常见形式为:主持人(演播室)→直播连线现场记者(介绍现场情况)→主持人(演播室)→现场连线(背景情况,新发现等)→现场记者(总结)→主持人 (演播室)。通过多年的实践,这已成为BBC一种常态的LIVE直播形式,央视《时空连线》也是COPY这种直播结构。
凤凰处理的很简单,通常的形式是“片头→主持人串场→现场画面+标题(LIVE字幕)+主持解说→评论员评述”,这种简单模式比较雷同与FOX News和CNN,曾经有人说过凤凰卫视资讯台其实就是FOX News的COPY。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操作较为简单,比较适合突发性的报道,不必使用到复杂的特级和包装,可以又快又安全的进行直播。但是缺点是画面的包装不够,直播感不强,不太容易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东方卫视18:30《东方新闻》为例,常态的直播方式为:主持人(演播室)→图像解说→电话连线(介绍最新情况)→主持人(演播室)→新闻背景→主持人(演播室)。在技术条件受到限制的情况下,电话连线+新闻背景,一能了解最新消息,二能补充事件背景,这是国内大多媒体采用的模式。当大事件来临时,东方卫视更多地会选择现场直播的方式,而且是在全天各档新闻中滚动播出。
三家媒体对于俄罗斯空难的报道
7月9号上午,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的客机滑出跑道,事故造成150多人死亡。空难发生后,BBC整点,凤凰资讯整点,东方卫视《东方新闻》都在节目中对空难进行了直播报道。以下是对各台在节目中采用的报道形式进行的对比分析。
图1(BBC 现配空难事故)
图2(BBC 连线莫斯科记者)
图3(BBC 莫斯科记者)
图4(俄罗斯空难VTR)
图5(凤凰图像解说空难)
图6(凤凰连线连线莫斯科记者)
图7(凤凰专家点评空难)
图8(东方卫视解说空难)
图9(东方卫视连线新华社记者)
图10(空难的新闻背景)
图11(最新消息)
三家媒体直播效果的比较与分析:
地图在直播中的重要性
第一条消息,三台都选择了现配或图像解说,在画面的选择上,BBC和凤凰都选择先用地图,这很有必要,无论之后的画面是多么精彩,这毕竟不是一场电视剧,一部科幻片。他发生在这个真实的世界,我们有责任告诉观众,事情发生在地球的哪个角落。因此,针对大事件,电视新闻直播中的地图很重要。
图12 TVBS制作的台风地图
短直播和长镜头
这是一个新闻节目中的小直播,或者说是短直播。大家都采用了同样的画面,但剪辑的VTR各有不同,类似这样的新闻事件,在直播VTR中应尽量使用长镜头,用一个镜头不间断地表现一个事件的过程甚至一个段落,把最真实的现实自然地呈现在屏幕上,形成一种独特的纪实风格。
直播的诱惑和连线的困惑
BBC直播连线莫斯科记者,在以莫斯科为演播室背景的记者给人的感觉是:我是离事件最近的人,甚至可以说:我就在现场。虽然技术条件限制无法把直播搬到现场,但BBC努力将事件和我们拉近了距离。凤凰, DTV都采取电话连线的方式,当然我们应归结为技术条件的限制,但在此我们还是要强调主流的直播方式还是以图像和声音共同传输为主,用“电话连线”来代替“现场直播” 是偷梁换柱。我们是电视,不是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现场性”优势不能够得以表现,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就会大幅度地减弱。电视911和广播911,两者的震撼力可想而知。
DTV的新闻背景和凤凰的专家评论
如果没有上面的图片,我也可以把标题拟成DTV的专家评论和凤凰的新闻背景。因为每次我们和凤凰都有类似之处,不是评论就是背景,也许这很机械,但有必要。解读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发展趋势,提供详尽的新闻背景,用来弥补电视新闻节目重现场报道轻深度分析的弱点。但从另一方面看,大量背景资料的插入会打断或削弱直播的现场感,特别是背景资料过多时,会影响对最新信息的播报,观众获得的最新信息相对要少。
CNN是一个24小时一直处于直播状态的电视台,不像当时其它的电视台,只在少数几个固定的新闻节目时段作直播。24小时新闻台的最重要特征就是,随时可以把镜头调转,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