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三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三.doc

发布:2017-04-25约8.15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郯城一中2014届高三阶段性检测 历史试题(2013.12.30) 说明:测试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试题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为第1页至第4页,选项按要求涂在答题卡,第Ⅱ卷为第5页至第8页。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I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直接写在本试卷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1.王国维说:“商之继统法,以弟及为主,而以子继辅之,无弟然后传子。……盖周时以嫡庶长幼为贵贱之制,商无有也。故兄弟之中有未立而死者,其祀之也与己立者同。”这表明( ) A.周代全面继承了商代的承继制度 B.周代的承继制度比商代更合理 C.周代在承继制度上确立了嫡庶差别 D.商代完全采取兄终弟及的承继制度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该典故应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 A 儒家 B 法家 C 墨家 D 道家 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士与一般社会成员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他们往往能超越个人经济地位和阶级背景的狭隘限定,从社会进步、国家兴旺、民众富足的宏观规模和长远目标上思考政治人生。”以下言论不能充分体现该观点的是( ) A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也 B士可杀不可辱 C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D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赢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赢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5.董仲舒说:“(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面说法中,最符合材料本意的是( ) A.在孔子“仁’’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天人感应” 历史试题第一页(共8页) 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君权神授” C.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思想 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6.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认为,“耕而不耢(平整土地),不如做暴”。这主要是强调农业生产( ) A必须讲究耕作方法 B 应当抓紧农时 C 需要改革生产工具 D应如何选种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这句话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 ) A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B “格物致知” C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存天理,灭人欲” 8.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某一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掌献替可否,奉陈规晦,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机构( ) A.对皇权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B.能够参与中央决策 C.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 D.适应了皇权加强的需要 9.鲁迅先生在《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一文中说:‘‘从二十世纪的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至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新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孔夫子“又被重新记得”,主要是因为( ) A.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根深蒂固 B.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C.辛亥革命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D.儒家思想符合专制需要 10.有学者认为,中国服饰逐渐丧失民族特点并趋于洋化的重大转型时期是在清末民初。造成这种变化的最根本原因是( ) A.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加剧 B.西式服装的传人和流行 C.国内政治形势的巨大变化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1.1921年《学艺杂志》之《文学与国家关系》一文中写到:“欧化而兼重国粹可也,弃国粹而偏重欧化不可也。数典而忘祖,舍田而耘,立见其败”。这段文字反映了作者( ) A.固守中国传统文化的顽固思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