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讲义.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知识点解析】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 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千米;赤道半径为 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千米。在太空上看地球很圆的原因:赤道半径与 相差很小。
3.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事例:
(1)远去的帆船总是 先消失;
(2)“天涯海角”总是走不到边
(3)站的高看得远;
(4)地球在月球表面的影子的轮廓是弧线(月食);
(5)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6) 环球航行
4. 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1. :0-17千米 :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上地幔 -----→软流层:岩浆的发源地。
2地幔:17-2900千米
下地幔
内地核:呈固态
3 :2900-6371千米
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第二节 地球仪和地图
1.地球仪:地球的模型(地轴与水平面呈66.5°夹角)
(1)经线:地球仪上,连接 的线(又称:子午线)
(2)纬线:与赤道 的线
经线
纬线
形状特征
半圆
圆
位置关系
相交于 和
相互
长短
等长
不等长( 最长)
指示的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最大度数值
180°
90°
0°的确定
本初子午线(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
度数的变化规律
向西向东各
从赤道向两极递增至
分布规律
无数条,除0°和180°外,其余的都有2条
条,除0°外,其余度数的纬线有2条
划分半球的界线
赤道(0°纬线)
(3)东半球包括:0°∽160°E和0°∽20°W; 西半球:160°E∽180°E和20°W∽180°W
北半球:0°∽90°N 南半球:0°∽90°S
(4)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5)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经纬网(作用:能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
2.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
A.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 。即:比例尺= ÷ 。
在同样的图幅上:
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距离范围 ,但表示的内容越 ,精确度越 。
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 ,内容越 ,精确度越 。
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 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地图,中国政区图。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 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
B.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
指向标定向法:用一个指向北的方向标表示北方。
经纬网定向法: 表示南北方向, 表示东西方向。
一般的表示方法: ,左西右东。
C.图例和标记
图上常用的图例有:公路、铁路、学校、河流、码头、国界等等。
第三节 组成地壳的岩石
1.岩石的成因及常见岩石
岩石种类
形成原因
特征
常见类型
喷出岩
喷出地壳冷却凝固而成
明显矿物晶体颗粒、气
孔或柱状结构
玄武岩
侵入岩
侵入地壳冷却凝固而成
花岗岩
地表碎屑物一层层堆积、压实、
固化而成
有明显 结构特征或
化石。
、砂岩
页岩、砾岩
变质岩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 条件下,原来岩石的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
的结构
、板岩
片麻岩
2.岩石的应用:建筑材料(大理石、花岗岩),工艺品材料(和田玉、青田石),岩石在形成过程中可以形成各种矿产资源(铁矿、铜矿)。
第四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1.证明地壳在不断变动的证据:
(1)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2)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褶皱)(3)断层(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4)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5)火山、地震 ……
褶皱:地壳受力挤压而发生的弯曲变化。
断层:岩层受力断裂,断块位置发生错动。
2.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主要来自于 (即内力的作用)
3.火山和地震:地球内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