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系统核心课程体系研究_电子科技大学.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嵌入式系统核心课程体系研究 主要内容 国内外嵌入式系统教学调研情况说明 嵌入式系统开发人才的知识结构及能力需求 嵌入式系统核心课程体系 国内外嵌入式系统教学调研情况说明 2007年对嵌入式系统的教学情况在国内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包括: 国内18所重点高校(985大学) 国内6所重点高校的软件学院 国内13家嵌入式相关的培训机构 国际排名前50名大学中部分学校的嵌入式系统课程情况 高校调研内容 课程设置情况:包括课程名称、内容侧重点、覆盖嵌入式领域的层次、课程级别(本科、研究生等)、实践课程情况 课程资源建设:包括教材(名称、出版社、年限、使用情况、覆盖的领域、数据分类统计)、课件、实验平台(硬件、软件)、实验项目等 精品课程建设情况 各高校嵌入式课程开设情况 课程内容分布 对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教学和实践主要是在移植、驱动开发及应用开发等方面 主要针对消费电子领域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教学,主要讲述WinCE和Linux; 而在嵌入式应用的另一大领域——实时控制,目前主要侧重在应用开发上,未加强操作系统内部实现机制的分析、优化及应用设计 实验平台 硬件平台:以ARM7/ARM9系列的平台为主 软件开发环境:ADS、LambdaTOOL,EVC,TORNADO,Windows Embedded 等 实验内容分布 嵌入式系统开发人才的知识结构及能力需求 嵌入式系统开发主要涉及硬件开发和软件开发两大方面,人才的需要也体现在这两方面及其结合上,对于既熟悉硬件又熟悉软件、具备系统性的分析设计能力的人才是最稀缺的。 在硬件开发方面,高度集成化的、模块化的器件(包括嵌入式微处理器和各种控制处理芯片)降低了硬件开发的门槛,目前主要需要的是基于这些器件构建完整硬件系统的人才。 嵌入式硬件系统开发知识和能力需求 熟悉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原理知识 熟悉嵌入式微处理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外设接口应用 熟悉常用数字逻辑电路和运放的使用 熟悉各种外围电路及控制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能使用相关设计软件独立完成原理图和PCB的设计技能 对设备的故障可以独立思考并很快找到问题和解决方法 有一定的电子器件焊接能力 熟悉示波器和万用表等仪器的使用 自下而上,嵌入式软件的开发可分为以下几种层次: 编写简单的板级测试软件,主要目的是辅助硬件的调试 开发基本的驱动程序(不针对特定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开发特定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驱动程序(即板级支持包BSP——Board Support Package,包括目标板的初始化、中断管理以及一些简单的驱动程序单元) 开发嵌入式系统软件,如嵌入式操作系统 开发嵌入式中间件,如嵌入式CORBA、嵌入式JAVA等 开发嵌入式应用软件 嵌入式系统核心课程体系 Research and Education at Berkeley Embedded Systems Courses in Carnegie Mellon 嵌入式系统核心课程体系 专业基础课 “嵌入式系统导论” 课程设置目标:为学生建立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其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包括操作系统和开发工具),熟悉嵌入式系统的特殊开发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专业核心课(一)嵌入式微处理器系统及应用 课程设置考虑: 根据对嵌入式处理器市场发展形式的分析,32位的嵌入式微处理器将是发展的主流。 在无所不在、彼此互联的各种各样的嵌入式应用产品中,要求提供更加复杂的控制算法,要求有网络/因特网通讯功能,要求有更成熟的人机界面,这些都给32位及以上嵌入式系统的应用提出了客观、直接的需要。 目前几乎所有的半导体公司都正在致力于嵌入式32位微处理器的研制、开发和生产。 专业核心课(一)嵌入式微处理器系统及应用 课程的主要内容: 32位嵌入式微处理器系统(主要是SOC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典型的SoC嵌入式系统硬件结构及实例说明 存储系统、系统常用总线及接口的工作原理 32位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原则,并结合实例说明各关键模块的设计实现细节 与硬件相关的软件开发知识,包括嵌入式微处理器编程基础、接口编程、嵌入式系统boot程序设计、BSP以及嵌入式系统设备驱动软件设计等 专业核心课(二)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应用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内部核心机制的设计实现 针对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两大应用领域——消费电子领域和实时控制领域,分别结合其特点讲解相关的应用开发问题(比如移植和驱动开发等),并选择典型的实例进行说明 专业选修课 涉及的内容更丰富、更灵活,紧密结合实际应用的需要,加强开发技能的训练,涉及嵌入式操作系统、软件组件、中间件和工具等,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选择: 面向实时控制领域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比如DeltaOS、VxWorks等)的应用开发; 面向消费电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