醚和还氧化合物.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醚和还氧化合物第1页/共25页
2第八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乙醚、乙烯基醚、甲氧氟烷可用作吸入麻醉剂。除草剂:冠醚在有机合成中作为相转移催化剂;还可应用与稀土元素的分离。第2页/共25页
3内容提要第一节 醚 一 结构和命名 二 物理性质 三 化学性质 第二节 环氧化合物 一 结构与命名 二 开环反应 四 冠醚 三 开环反应机制 第3页/共25页
4第八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第一节 醚 (一、结构和命名) 第一节 醚 一、醚的结构和命名 通式:R-O-R’、Ar-O-R 或 Ar-O-Ar’ 醚键中的氧多为sp3杂化,键角约为110° 醚的官能团为醚键 121o142pm142pm136pm(一)结构第4页/共25页
5第八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第一节 醚 (一、结构和命名) R-O-RˊAr-O-R Ar-O-ArˊR-O-R Ar-O-Ar环醚链醚醚单醚混醚 醚的分类 第5页/共25页
6二甲基醚(甲醚)甲基叔丁基醚(甲叔丁醚)第八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第一节 醚 (一、结构和命名) 上页下页首页(二)命名1.普通命名法: “A基B基醚” 单醚一般省略“二”字。 混醚按先小后大,先芳基后脂肪烃基排列。二苯基醚(苯醚)苯基异丙基醚(苯异丙醚) 第6页/共25页
72.系统命名法:将碳链较长的烃基作母体,较小烃基与氧作为取代基,称“某烃氧基某烃”。2-甲氧基戊烷1、4-环氧丁烷(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 (二噁烷)2-乙氧基-3-戊醇第八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第一节 醚 (一、结构和命名) 环醚:通常称为环氧某烷,或看成杂环的衍生物。环氧乙烷 1、2环氧丙烷 第7页/共25页
8第八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第一节 醚 (二、醚的物理性质) 二、醚的物理性质 2.沸点及水溶性: 醚分子中没有直接与氧相连的氢, 不会形成分子间氢键, 沸点比分子量相近的醇低。1. 状态:甲醚和甲乙醚为气体,其他为无色液体。 醚分子中的氧在可与水形成氢键,水溶性与分子量接近的醇相近。第8页/共25页
9第八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第一节 醚 (三、醚的化学性质) 三、醚的化学性质 醚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其稳定性仅次于烷烃。醚不能与强碱、稀酸、氧化剂、还原剂反应;常温下,不与钠等活泼金属反应,可以用金属钠干燥乙醚。 醚中的氧原子上具有孤电子对,能接受质子,可与浓强酸形成类似盐类结构的化合物,称 盐。 盐不稳定,遇水分解成原来的醚。第9页/共25页
10第八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第一节 醚 (三、醚的化学性质) 应用: 醚由于生成 盐能溶于冷的浓硫酸,而烷烃和卤代烃不溶,利用此性质可鉴别醚与烷烃和卤代烃。例:例:下列化合物,既溶于冷的强酸又溶于强碱的是: A.间甲氧基苯酚 B.乙醚 C.苯酚 D.苯乙醚第10页/共25页
11(二)醚键的断裂 第八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第一节 醚 (三、醚的化学性质) 醚用浓HI加热处理,醚键断裂,生成卤代烃和醇。若HI过量,醇可继续生成卤代烃。1、反应机理:1)通常伯烷基醚易按SN2机制进行。 H-ISN2第11页/共25页
122) 叔烷基醚易按SN1机制进行。 第八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第一节 醚 (三、醚的化学性质) 2、醚键断裂的取向 含伯烷基的醚较小烃基生成卤代烃,较大烃基生成醇。 若含有叔烃基,生成叔烃基卤。 若为芳基烷基醚,总是生成酚和碘代烃RI。 二芳基醚通常不易与HI发生醚键的断裂反应。特例第12页/共25页
13问题: 用无水HBr断裂有旋光性的甲基仲丁基醚时,产生溴甲烷和仲丁醇;仲丁醇的构型和旋光性与原来有旋光性的反应物的构型相同,为什么? 第八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第一节 醚 (三、醚的化学性质) 第13页/共25页
14(三) 过氧化物的生成 乙醚 过氧化乙醚 过氧化醚受热易分解爆炸,蒸馏醚时应避免蒸干, 吸入人体造成肺水肿第八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第一节 醚 (三、醚的化学性质) 过氧化醚的检验:酸性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 ; FeSO4-KSCN(变红)。过氧化醚的除去:还原剂硫酸亚铁或亚硫酸钠饱和 溶液将醚充分洗涤,然后再进行蒸馏。 第14页/共25页
15四、冠醚 (crown ether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