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治疗策略的详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血压治疗策略的一些新进展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吴时达 关于J点 1987年英国学者Cruickshank第1次提出J型曲钱(当冠心病患者舒张压<80时,发生心梗和死亡的风险↑)。 2002年后J型曲线曾被否定(血压越低,风险越低)。 然而把2001年以前的研究放在一起分析,可见:当干预组与对照组差别在15时,获益非常明显;当差别>15时,获益没进一步↑:当差别>25时,风险↑。说明:血压不一定越低越好。 今年公布的一些大型临床研究对目前伴糖尿病降压目标提出挑战。 ACCORD研究 在心血管终点事件方面,强化降压带来了10%的获益,但这种获益几乎全部来自于脑卒中风险的下降,并且在脑卒中死亡率下降的同时,冠心病和非心血管事件的死亡率却明显增高。 新的降压目标? 张维忠建议:2010中国新高血压防治指南对高血压控制目标值: 一般高血压<140/90 老年收缩高血压<150/90 糖尿病或冠心病130-139/80-85 慢性肾病<130/80(合并大量尿蛋白者,血压控制可更加严格) 老年人降收缩压有益,降舒张压? SHEP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进行的降压研究,发现舒张压下降过多,脑卒中、冠心病等各种心血管病发生率反而增加,而且还有量效关系,即舒张压=70 mm Hg时心血管事件增加已很明显,若低于50 mm Hg,危险增加2倍。 痴呆与低舒张压 对l 270名老年人(入选时均无认知障碍)6年前瞻性研究提示:在随访过程中,发现低舒张压(舒张压≤65 mm Hg)与阿尔茨海默病及痴呆的发生相关。 老年人血压的过度下降,尤其是下降太快,或产生体位性低血压,可能导致脑血流灌注不足,脑组织缺血,会进一步引起大脑神经组织易损区域缺血性病变,尤其是watershed区,导致白质脱髓鞘病变白质疏松症,这可能是低舒张压导致认识功能障碍及痴呆的发病机制。 2007年欧洲高血压指南指出: “对于脉压大的老年患者,降低收缩压往往容易引起舒张压过低(60 mm Hg),医生应该仔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利的症状”。“舒张压低于60mm Hg时应该引起警惕”。 关于脉压 老年人常见的脉压增大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而舒张压过低又是脉压增大的最常见原因 。 脉压每升高10mmg,心力衰竭的危险性升高14%。因而脉压的预测作用强于收缩压。 接受积极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舒张压越低、脉压越大,脑卒中发生率越高;舒张压下降引起脉压增加,脉压每增加10mmHg,脑卒中风险增加24%。因此舒张压低于70mmHg时,收缩压降低获得的益处将被抵消。 脉压增加是颈动脉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脉压≥60mmHg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 老年人低舒张压的收缩期高血压治疗对策 不仅要降低血压 ,更要改善大动脉弹性 ,降低动脉僵硬度 希望选择性地降低升高的收缩压、不降低甚至适当提高过低的舒张压,从而缩小脉压差 低舒张压的收缩期高血压治疗用药及措施 1.硝酸酯(降低收缩压的作用大于降低舒张压,且发挥作用较快。用5-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收缩压下降16mmHg,脉压减少13mmHg ) 2.他汀 3.ACEI 4.CCB 5.利尿剂 6.醛固酮拮抗剂 7.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药物(长期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6) 关于长效? 目前的大部分长效降血压药物并不能如商家宣称的那样24h平稳降血压,使得药物作用的最后几个小时出现降血压作用下降的现象,特别使夜间血压控制不良、晨冲现象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反而使一部分杓型高血压患者转变为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进一步增加了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性。 时间治疗学的其它例证 CCB: 尼群地平晚间服对夜间血压控制更明显,能升高昼夜血压比值;就寝时比早晨服用硝苯地平的降压效果大且不良反应少。 ACEI 大部分ACEI傍晚服药对夜间血压影响明显,使非杓型血压模式趋于正常。 ARB 睡前服缬沙坦使昼夜血压比值升高6%,而早上服药却使昼夜血压比值下降7% 难治性高血压的时间治疗学 69%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为非杓型高血压模式,而非杓型高血压的发生很大比例与降血压药物不能真正覆盖24 h有关。 最近的一项研究共纳入700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结果显示与早晨服用药物相比,夜间服用降血压药物可使血压得到控制的人数增加1倍,使非杓型高血压的控制率明显增加(43%对18%) 四.关于一线降压药 淡化降压的一线治疗,强化联合治疗 B-B退出一线 利尿剂物美价廉;一线地位不可动摇 关于BB 2005年Lindholm的一项荟萃分析表明:BB(阿替洛尔为主)组卒中发生的危险比其它药物治疗组高16% 同年发表的ACCOT试验BB+D组和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