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高雄师範大学100学年度硕士班招生考试试题.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100 學年度碩士班招生考試試題
(請用藍、黑色筆作答,以其他顏色或鉛筆作答者不予計分)
系所別:各 系 所 (國文學系、經學研究所除外)
科 目:國文(第 1 頁,共 4 頁)
一、閱讀測驗:(每題 2%,共 40%)
(一)
多年之後,中橫有了新的改變。幾次颱風完全截斷了中橫西段,這條公路的「橫貫」意
義其實不存了,於是也就不再有要從花蓮開往台中的車輛通行,交通意義大減,相對觀賞價
值更增。重要的路段,如長春祠、燕子口、九曲洞,都有了讓人慢走慢覽的空間開闢出來,
不需參加健行隊,大家都能親近立霧溪谷了。
多年之後,我自己也有了許多新的變化。多走過了很多地方,多看過了世界上知名的壯
麗景觀。然而奇怪的,再多壯麗景觀留下的印象,絲毫沒有改變立霧溪谷在我心中的獨特地
位,只是讓我每次俯臨仰視,多了一個默自思考的問題:「為何如此?除了年少的記憶情感外,
立霧溪谷的景色有什麼獨立於記憶情感,他處壯麗景致所不及的地方嗎?」
一次又一次,答案,至少是答案的輪廓逐漸浮顯。在立霧溪谷,我清楚看到時間,而且
是遠超過個人生命,甚至遠超過文明尺度的巨幅時間。溪底剛被溪水切割開來的石壁,是白
亮的,在陽光下彷彿會與水流一起喧嘩跳躍。往上一點,經過了一定的時間,石壁上染了淡
灰色,變得更像我們一般印象中的山石。再往上,也就意味著更多累積了一段時間,細小的
綠色植物冒出來了。零星的綠再放大成集中的蕨類型態,然後再鋪散再鋪散,有了捱頂小樹。
變化多端的形體與色彩間,透露著井然的時間。本來對我們而言,應該是抽象遙遠到無
從掌握的時間,在石壁上具體刻蝕著。與幾萬年的時間、時間秩序面對面,是立霧溪谷最迷
人的地方,也是讓我一次次回到立霧溪谷流連思索的根本感動。(楊照〈故事像立霧溪谷的山
壁〉)
1. 在作者眼中,立霧溪谷的獨特在哪裏?
(A)白亮的陽光,與水流一起喧嘩跳躍 (B)石壁上具體刻蝕的時間
(C)擁有可親近、慢走慢覽的空間 (D)年少記憶情感的寄託
2. 作者在立霧溪谷的感動,可以與下列哪一選項相比擬?
(A)渺滄海之一粟 (B)清風明月唯吾與子所共適
(C)一覽眾山小 (D)我見青山多嫵媚
3. 從本文敘述的遊賞經驗裏,傳遞了甚麼訊息?
(A)觀賞的價值建立在壯麗的景致 (B)觀賞的感動來自記憶深處
(C)觀賞的活動必須舊地重遊 (D)觀賞的感受來自個人的創發
(背面有題)
第 1 頁,共 4 頁
系所別:各 系 所 (國文學系、經學研究所除外)
科 目:國文(第 2 頁,共 4 頁)
4. 「多年之後,中橫有了新的改變。」綜觀全文,作者對於中橫這樣的改變,抱持什麼樣
的心情?
(A)憂愁 (B)喜悅 (C)憤怒 (D)哀傷
5. 本文中,「沒有」使用下列哪種修辭方式?
(A)摹寫 (B)設問 (C)排比 (D)誇飾
(二)
真不知道一個堂堂佛教聖地,怎麼會讓一個道士來看管。中國的文化都到哪裡去了,他
們滔滔的奏折怎麼從不提一句敦煌的事由?
其時已是二十世紀初年,歐美的藝術家正在醞釀著新世紀的突破。羅丹正在他的工作室
裡雕塑,雷諾阿、德加、塞尚已處于創作晚期,馬奈早就展出過他的《草地上的午餐》。他們
中有人已向東方藝術投來歆羡的目光,而敦煌藝術,正在王道士手上。
王道士每天起得很早,喜歡到洞窟裡轉轉,就像一個老農,看看他的宅院。他對洞窟裡
的壁畫有點不滿,暗乎乎的,看著有點眼花。亮堂一點多好呢,他找了兩個幫手,拎來一桶
石灰。草扎的刷子裝上一個長把,在石灰桶裡蘸一蘸,開始他的粉刷。第一遍石灰刷得太薄,
五顏六色還隱隱顯現,農民做事就講個認真,他再細細刷上第二遍。這兒空氣乾燥,一會兒
石灰已經乾透。什麼也沒有了,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洞中成了一片淨白。道士擦了一
把汗憨厚地一笑,順便打聽了一下石灰的市價。他算來算去,覺得暫時沒有必要把更多的洞
窟刷白,就刷這幾個吧,他達觀地放下了刷把。
當幾面洞壁全都刷白,中座的塑雕就顯得過分惹眼。在一個乾乾淨淨的農舍裡,她們婀
娜的體態過於招搖,她們柔美的淺笑有點尷尬。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