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训练对跆拳道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实证研究》17000字.doc
PAGE
PAGE34
功能性训练对跆拳道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实证研究
目录
TOC\o1-2\h\u31461功能性训练对跆拳道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实证研究 1
23560摘 要 1
29208一、有氧能力方面: 2
30830二、无氧能力方面: 2
27914三、身体素质方面: 2
5327四、损伤风险方面:功能性训练有效减低了 3
305621前言 3
168911.1选题依据 3
193041.2研究目的与意义 4
294143研究方法 5
293903.1研究对象 5
27833.2研究方法 5
190714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9
180744.1干预前后跆拳道运动员有氧能力变化情况 9
77854.2干预前后跆拳道运动员无氧能力变化情况 15
131684.3干预前后跆拳道运动员身体素质变化情况 21
295264.4干预前后跆拳道运动员损伤风险变化情况 27
139195结论与建议 32
97305.1结论 32
10770(1)跆拳道运动员经过2个月的功能性训练,跆拳道运动员的VO2max有了明显提高。 32
28010(2)2个月的功能性训练提高了运动员的乳酸耐受能力和无氧运动的运动强度。 32
7028(3)功能性训练和传统体能训练都使得运动员10s和60s无氧能力得到了提升。 32
13583(4)功能性训练和传统的体能训练均能使得损伤率下降,且功能性训练效果更好。 32
64675.2建议 32
17676参考文献: 33
摘 要
目的:本研究探讨功能性训练对跆拳道运动员体能训练效果的影响,从跆拳道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无氧能力、身体素质和损伤风险四个方面探讨功能性训练的有效性,提高跆拳道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为功能性训练在跆拳道项目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本研究选取陕西省高水平跆拳道运动员(国家二级)30名为研究对象,均为男性。将队员随机分为实验组(n=15),对照组(n=15)。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功能性训练和传统体能训练。所有训练时间持续8周,每周3次,每次120分钟。训练前后测试跆拳道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无氧能力、身体素质和损伤风险的变化。其中有氧能力评估运动员的VO2max、Hrmax、AT值等指标,无氧能力测试其无氧功率、血乳酸等,专项素质测试运动员的下肢稳定性、快速力量、力量耐力和最大力量等,损伤风险调查运动员训练前后身体各部位损伤的概率。
结果:
一、有氧能力方面:
跆拳道运动员经过2个月的功能性训练,跆拳道运动员的VO2max、Hrmax、VEmax、VO2max-MET、AT-VO2、AT-VE、AT-氧脉搏、AT-MET、达到AT时间、AT-HR和AT-RR较训练前显著增加(P0.05)。经过2个月功能性训练,跆拳道队员递增负荷运动后即刻血乳酸值与恢复期3分钟时血乳酸值训练前后无明显变化,恢复期5分钟血乳酸值较训练前显著下降(P0.05),恢复期15分钟血乳酸值较训练前有极其显著性下降(P0.001)。在恢复期血乳酸的变化呈现一定的趋势,其中运动后7分钟血乳酸值较训练前无显著差异性变化(P0.05),运动后第9分钟、第11分钟、第13分钟时的血乳酸值较训练前有非常显著增加(P0.05)。
二、无氧能力方面:
经过2个月的功能性训练,跆拳道运动员最大功率、平均功率比训练前显著增加(P0.05),5秒功率占最大功率百分比、10秒功率占最大功率百分比有增加,但是增加不显著(P0.05)。其60秒无氧能力中最大功率、平均功率较训练前显著增加(P0.05),其中每个阶段的功率占最大功率的百分比较训练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
三、身体素质方面:
干预后最大深蹲测试方面,与干预前相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最大深蹲力量有所提高,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最大深蹲力量更大(P0.05)。干预后立定跳远测试方面,与干预前相比实验组和对照组评分均有提高(P0.05),且干预后两者差别不大(P0.05)。经过功能性训练后实验组的最大卧推测试方面,与干预前相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最大深蹲力量均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最大卧推力量具有一定的差异(P0.05);由上可知干预后引体向上方面,与干预前相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完成个数均有提高,但两组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两者差别不大(P0.05)。跆拳道运动员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实验组和对照组闭眼单足站立时间均提升,但实验组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