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终结汇报.doc

发布:2017-06-08约1.33万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终结报告 高一物理备课组 刘斌 课题组成员:于肖春 阮秀华 高菲 分工:刘斌课题申报、课堂教学研究、材料整理 于肖春课堂教学研究、数据统计 高菲课堂教学研究、合谐课堂 阮秀华课堂教学研究、研究记实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和重点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适应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同,我们学校培养的学生不光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些就是当今人才的综合素质,劳技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在劳技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教师示范”,着重启发诱导 ????课题探究教学主要围绕某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实施的每个具体步骤里,教师要围绕所要探究的课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系列问题设计,使之与学生认知结构中某些观念建立起实质性联系。因此,关于探究课题的提出,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一般可采用从学生已有知识中引出所要探究的课题。例如,在探究物体浮沉条件时,先提出:铁块放在水中即沉入水底,但用钢铁造成的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这是为什么呢?进而提出决 ????定物体的浮沉条件到底是什么的探究课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科学猜想,鼓励他们大胆提出各种假设,并展开讨论(如先分组讨论,再全班交流),设计出检验的实验方案(包括选用哪些实验仪器和器材,先后测量哪些物理量,具体如何操作等)。接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独立进行实验,取得实验数据,通过自己对实验现象与数据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否定或肯定假设,得出结论,进而使得认识获得进一步提高。最后,学生即可将新获得的物理概念、定律等知识运用于新情境的问题解决之中,解释物理现象,解答物理问题。 ????在这一环节里,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对于课题的提出方式,教师要充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部动力,学生只有对所探究的课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想学、乐学、善学,继而获得思维发展。当然,探究教学过程并不一定要严格按照上述步骤、过程进行,可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物理知识点来说也可采用课题探究方式来组织教学,课题的选择与编制自然不是随意的,它应是发现的突破点,即通过对它的探究.可以认识一些重要的基本原理,这些突破点是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殿堂的指示灯。例如,可把自由落体现象作为一个课题,从中引出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基本概念与规律及其具体应用。 ????另外,主这一环节里,课题探究不能只流于形式,不能成为传统教学的直接替代品,“换汤不换药”,而要真正使它发挥出创新教育的功能。例如,当学生探究完“牛顿第二定律”这一课题后,除了能运用这一规律解答问题外,还应能深刻领会运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关键所在。总之,在此环节里,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施教过程中刻意加入方法、能力的渗透式培养,这样就会通过教师的“变教为诱”“变教为导”,来实现学生的“变学为思”“变学为悟”,而使教学深入到“以诱达思”的境界,从而调动起学生探究性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学生探究”,注重思维发展 ????这个环节是指学生切实作为主人进行课题探究。因为经过上一环节的实施,学生定会感觉他和教师一样都在进行课题探究,于是学生就会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并有极大可能从其他角度审视、批判性地参与教师引导的课题探究教学活动,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便会得到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扎实提高.在这一环节里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距离拉近了,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倾向得到了实现,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走上讲台,实现由学习者到“研究者”角色的转变,来陈述自己较成熟的看法或经课余时间完成的课题探究过程,这一环节中的“师生换位”形式对于促使学生主动、创新性的学习来说,非常有效,有利于学生养成敢于质疑的良好思维品质。当然,此类课题探究的内容与方式,教师不应加以太多的限定。这种心理换位可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能使学生积极地从整体上去把握所要探究的课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围绕问题积极思考,于是学生的思维过程自由展示的机会就增多了,教师可根据学生思维展示过程中的漏洞、偏差不失时机地加以因材点拨,同时启发其他学生共同探讨,使他们处于积极奋进的创造性状态之中,主动地动脑思、动手做、动口议、动眼看、动耳听、动笔写(算),独立地观察、分析、类比、联想、辨析、归纳等,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 ????(三)“师生共探”。学会反思与感悟 ????这个环节着眼于“交流—互动”式教学的形成与发展。通过以上两个环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