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10.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 1、划分依据:地震波和两个界面 2)、两个不连续面: 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 1914 古登堡 纵速度明显下降横消失 2900千米 古登堡界面 1909 莫霍洛维契奇 速度明显增加 33千米 莫霍界面 时间 发现者 纵、横波传播速度 深度 什么是地震波? (书P23) 地震波: 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 发生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 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 播。这种弹性波叫做地震波。 地震波的分类 纵波(P波) 横波(S波) 纵波(P波) 横波(S波) Primary wave Secondary wave 横波 纵波 通过介质 速度 快 慢 固、液、气 固 1. 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会先 上下颠簸还是先左右摇晃? 先上下颠簸 后左右摇晃 2. 在海上的人呢? 只是上下颠簸 33 2900 速度{千米/秒) 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莫霍界面 古登保界面 地壳 地幔 地核 上地幔 下地幔 外核 内核 特征 深度(km) 不连续面 圈层名称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2900 33 地壳 地幔 地核 上地幔 下地幔 外核 内核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位置),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 温度、压力和密度 很大 1、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2、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 岩石圈: 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2、圈层的划分: 活动 想一想: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下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 说明了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在莫霍界面下P、S波都能通过,物质状态可能是固态,在古登堡界面以下,S波消失,物质状态可能是液态。 除了可以依靠地震波,想一想还能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 火山喷发的物质 温泉、热泉 遥感技术 其他 改进钻探技术 二、地球的 外部圈层 大气圈 生物圈: 水圈: 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组成 垂直分层 干洁空气 水汽 固体杂质 氮:基本成分 氧:必须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 保温作用 臭氧:吸收紫外线 成云致雨 平流层 对流层 高层大气 可反射无线电波 有利飞行 多云雨天气 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主体海洋水 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 *
显示全部